刘鹏自比是一个手艺人,在他看来,很多老演员在舞台上表演非常精准到位,那是几十年积累的功底。演员一辈子就像是活在舞台上的手艺人,不停的打磨从技到艺的时光。刘鹏把话剧《韩信》的主演经历当做手艺人人生的一段里程。
戏剧门口徘徊的孩子
“我这个人的性格有点怪,一迷茫就封闭,当初差点离开了话剧中心。”一个如今成为历史大剧主演,前途看起来无限光明的演员居然这样评价自己。当初刚到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报到时,刘鹏感觉他几乎不会演戏了。从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学来的技巧,他在真正的话剧舞台上完全不会施展。刘鹏是一个慢热的人,在一个完全不熟悉的环境中寻找着自己的方向。内向的他在自己的世界里寻找出口,就好像破壳的小鸡一样,必须从内在寻找力量。那段时间,他开始怀疑自己做演员的选择,甚至准备离开话剧中心。
从一开始受到老师的鼓励走进表演系,到进入话剧中心怀疑自己和思考未来。刘鹏的艺术天赋和他的内倾性格都来自于儿时的经历。
刘鹏从小生活在甘肃省歌舞团大院里。出生音乐世家在艺术的耳濡目染下,在备考播音专业时刘鹏被表演系老师看中走上了表演的道路。从被老师看作有天赋的孩子,到在话剧中心之初不被肯定,刘鹏的内心充满着挣扎,好像一直在戏剧的门口徘徊却没有被接纳的孩子。
终于这个慢热的孩子开始开窍,出演各种现代剧,从《钢的琴》到《12个人》,再到《守岁》,《商鞅》,几乎每一部都是颇有口碑的好剧,后来更获得了第十七届佐临戏剧奖最佳男配角奖。慢慢的,爱思考的刘鹏找到了自己的入戏门径。他会在舞台上,在戏外和同事朋友一起的时候尽情释放,出各种点子,也会在生活中观察留存各种情感记忆。回家的时候,他依然喜欢安静,门关起来就是他的世界,有书本、电影还有燃起的香相伴。三十岁以后的刘鹏,越来越像自己的父亲,喜欢花鸟鱼虫,喜欢木雕等老玩意儿。这个自称山里长大的孩子,从安静和自然中获得一种和世界对话的力量,让自己学的“术”转化成舞台上的“艺”。
活在舞台上的手艺人
“现在的观众更容易从多元的价值观来看戏,有人认为曹操是枭雄,也有人认为他是英雄。我们在演历史剧的时候需要尽可能直观地再现历史人物,而不仅仅是戏说历史。”刘鹏眼中的历史剧表演除了要学习古人的仪态语言,更需要一种责任感和舞台情怀。和同事一样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出演过影视剧的刘鹏,从不怀疑自己对于舞台的瘾。在他的眼中,话剧表演就像在用一个个长镜头做人物小传,只要不喊停,演员可以不停演下去,就好像活在了舞台上。影视剧很少有这样长镜头的表达。刘鹏感觉话剧表演更过瘾还有一个原因是,在舞台上可以最直接感受到观众的反应,而影视剧却可能在自己忘记了那段戏的感受时才得到回馈。
刘鹏喜欢用一种质朴的生活态度去沉淀出舞台上的自己。有时在说话的时候,他望向窗外的一个园丁,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心里会记下那个人精心呵护花草的样子。他会为舞台上一个丢钥匙的细微动作而得意,因为那是对生活的精准把握。在观察生活、读书和旅行中,刘鹏用眼睛和内心记忆,然后代换到舞台上的自己,在他看来“一个在外胡吃海喝的人很难在舞台上活的好。”他还用自己表演系老师卢若萍的比喻说,“大海里即使是扔礁石也看不到浪花,而在平静的湖面,就算扔一颗小石子也能看到涟漪。”这是对演员在表现大激情之前尽量做到心如止水的最好解读。
理性的展现生活,感性的代入情感,同时懂得对自己的激情做一些保护,观众看到的演员似乎只用两个小时呈现一台话剧,他们却需要用台下所有时光去记忆和沉淀情绪、生活,让自己如日复一日辛勤工作的手艺人一般,从技术升华到艺术,最后真诚的活在了舞台上。
台湾戏剧名家李宗熹曾说过,“我们把戏剧当做职业,但我们在台上一句话可能会改变一个观众一生。”刘鹏信仰这样的戏剧舞台,他希望依靠天赋和努力逐渐触碰到舞台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