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岁见长,回忆起小时候的事却历历在目。记得大约九、十岁光景的时候,有个阿姨跟我妈说:这个小孩有点清高。妈妈转述给我的时候,甚是不服,心想:我这么有礼貌一小孩,怎么就用这么“贬义”的词语来描述我呢?长大后,越来越了解自己之后,才发现:这种与人际的疏离感,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似乎就是会给人一种清高的感觉。
我的心高,在于做人做事追求完美。记得小时候评选三好学生,没得满票,心里都会难过。长大之后,终于发现其实太过于紧绷不利于身心健康,而过于追求完美也会让事情止步于犹豫、纠结而无法付诸行动。于是学着自我解压、学着做一个有弹性的人,学着做一个行胜于思的人。
我的心高,在于对自己对他人都有比较高的要求。我先生对我有个评价:有的人是对自己要求不高、对别人也要求不高,有的人对自己要求不高、对别人要求挺高,而你是对别人要求挺高、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随着对自我、对他人的深入了解,发现与自己和解、正视自己的不完美,才是真正自我成长的开始;而对他人,降低期望、以平常心面对,才是一切关系得以平和相处的要义所在。
我的心高,在于一直将精神追求放在物质追求之上。在人生的重大选择上,从来没把物质作为重要因素去考虑。择业、择偶、职业发展、家庭生活都如此。以“喜欢”作为标准,其实是一件奢侈的事。我是有多好的运气,才能如此“任性”。人生也给我上了不少课,我也逐渐明白:负重前行才是一个普通人的常态。但这并不妨碍我继续追求精神上的高贵,而物质,能力范围内的、取之有道的,其实多多益善。财务自由才意味着其他自由的可能性。
我的心高,在于对自己在乎的事有自己坚持的标准。今天早上坐在来上班的火车上,突然意识到这样往返两个城市之间已经三年之久。总有人提醒我的“奔波之苦”、与家人的“异地之苦”,这样的苦,对我来说还真不是苦。孩子七岁之前,深度参与他的成长,认真构建他的心理机制和身体基础,这才是我放心地让他在另一个城市上学的原因。而另一个城市,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是我选择的标准。家人之间的深厚信任、互相扶持,才是维持这种模式的理性根源。而这种深厚的信任其实源自我对于人品和才华的标准。
我的心平,在于从不过多依赖他人,从小就知道要自强、自立。对待爱人、父母、子女、朋友,都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多一些,虽然事实上,我总是收获更多。
我的心平,在于早早明白“知足”、“知止”。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最重要的是什么,我似乎都是明白的。我不是个目标明确的人,但是我的心里有对于真、善、美的信仰,我的为人处世,有普普通通但坚韧的坚持。
我们所拥有的唯一的东西和不会失去的东西,就是我们自己的“最内在的自我”。只有面对一切事和一切人始终保持自己内心自由的人,才会保持住并扩大人世间的自由。
做更完善的自己,仅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