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更少但更好?

道德经里说:少则得,多则惑


从小出生在农村,记得小时候,大概是我七八岁的时候,我妈连买一块5分钱的豆腐都舍不得,一直到上初中,家里也吃不上肉,一年可能就那么一两次,看着同学家天天红烧肉,放在桌上没有人吃,馋的直流口水!


心里暗暗发誓,长大了一定得好好赚钱,做个有出息的人,进入社会后做学徒,做小本生意,一晃20年过去,兢兢业业,一直在一个行业里,当时心里想着,我做不了其他的,我只能做这一行。


在一个行业里呆久了,多多少少有点成绩,车子有了,房子有了,手上还有一大笔存款,回老家时也很有面子,可时间久了,心里想法开始有变化,不再觉得自己只能做一行,觉得自己能够做得挺多,好像什么都能够做,什么都会。


思维决定行为,2013年后,自己开始嫌弃原先的行业不赚钱,赚钱太慢,开始去追逐利润高,来钱快的事情,炒股票,放贷,买虚拟币,等等,到2018年,亏了2000多万的现金,现实狠狠的甩了我一巴掌,当时的我,找不到自己犯错的根在哪,只是知道自己贪心所致,却说不出个道道。


直到有一天,我看了一本书《精要主义》,这本书曾经有朋友送我一本,我自己也买了一本,喜马拉雅还有收费阅读,可我从来没有真正去看过,因为拆书的关系,要找拆页,把这本书找了出来,我一遍遍的去看,一遍遍的去读,书中的文字让我醍醐灌顶,幡然醒悟!


书中是这样写的:


精要主义有个最恰当的定义是:更少,但更好!如何才能做到精要主义呢?首先你得会区分什么才是你最重要的事情?什么才是那10%你做的很少,却可以回报最大化的事务。

他们不会贪多求全,急于求成,平均用力,而是从小处着手,庆祝进步。

他们设计一种常规,让自己所认定的精要事务沿着默认的路径实现。

真正的精要主义者从不会试图同时做一件以上的事情。我们没法做的是同时专注于两件事情。


看着这些文字,让我感慨万千,回想自己的过往,因为20多年做的都是同一件事情,觉得自己能力不够,只能在一个行业里精深,老老实实的守着一个行业,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难,想的也是如何解决,而不是换行业,恰巧就实现了自己儿时的梦想,过上了富足的日子。


而2013-2018年,自我膨胀,感觉自己还挺牛逼的,涉足过多,啥啥都想干,没有了敬畏之心,高估了自己,狠狠的摔了一跤,看了这本书,痛定思痛之后,我自己开始做了如下的动作。


到底什么才是我最想要的?我最擅长的是什么?如果选一件事情,我会选哪件?


说说挺容易的,可选择起来还是挺难,过程我纠结,徘徊,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把它理顺,确定了自己下半辈子要做的一件事情。


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选出自己最重要的事情?付出的精力少,回报高的事业。


我一直在原行业和房产这两件事情上纠结,无法取舍,原行业熟门熟路,能够赚钱,是最理智的选择。可我自己喜欢房产,喜欢房子,这些年也买了些房子,有很不错的收益,虽然亏了大笔的钱,却因为房子我活了下来,可以自在的活着。


自己喜欢,不给钱都愿意花精力去做的事情是什么呢?能够给自己带来高收益的是什么呢?


最终,我选了房产,下半辈子,只做房产相关。


房产也是很大的范围,我把房产分为了好几个板块,有做新房的,有做二手房的,有做现金流的,有做中介的,有做专业投资房产的,权衡利弊之后,我选的是二手房,我搞懂了房产的底层逻辑,定好了自己的五年规划。

我给自己的定位是财富管理师,通过自己的实操经验,房产的底层逻辑,帮助更多的人去做好财富规划。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


我现在每天一睁眼就是房产相关的学习,每天学习2小时相关资讯,自己也做了40套民宿在运营,已经初见成效,去年年前在杭州买了两套房子,目前涨幅了280万。


房产是最深的修行,是个系统活,在中国的家庭,大部分资产都在房产,可最大的资产没有经过系统的规划,看了几套房子,就草草下定,原因是被中介,被未来的规划所吸引。


做难的事情赚钱容易,做容易的事情赚钱难!

我知道未来的路不一定好走,长兮兮,路漫漫,但是我选定了,选好了,我每天在房产这件事情上乐此不彼,每天进步一点点。实现真正的复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