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力荐畅销书,它的作者是卡尔.纽波特,是麻省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博士,是一名畅销书作家。收到电邮有必要在1小时之内回复吗?在工作中一直保持联结状态重要吗?开放式办公环境合理吗?……本书将帮你重新审视一直以来习以为常的工作习惯,让你不再深陷于低效的忙碌之中。
《深度工作》中的建议是具体的,它系统地传授了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深度工作的具体策略,如将深度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进程、提高大脑的深度思维能力、远离社交网络等。
只有深度工作,才能在社会经济中保留自己的价值,深度工作已经成为一种核心货币。因此,只要你可以培养这个技能,并将它内化成生活核心的人,将会取得成功。你可以像卡尔.纽波特一样,在十年内出版四本书,获得一个博士学位,并且发表同行评审学术论文的频率也很高,成为终身教授,并且,他在工作日,很少会工作到下午五六点。将工作时间压缩的非常短。
深度工作:在无干扰的情况下进行职业活动,使每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可以创造新价值,提升新技能,且难以复制。
浮浅工作: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工作,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价值,并且容易复制。
下面我来具体介绍一下,完成深度工作的四个准则。
准则一、工作要深入。
第一步,选定你的哲学。文中介绍了四种哲学。
1.禁欲主义哲学的深度工作日程安排。
这种哲学完全屏蔽职业生活中的干扰和浮浅内容,从而实现深度工作的最大化,这类哲学的个人是有限的,通常受到一些需要较长时间深度工作的作家或者学者的喜爱。对于当代白领来说,恐怕也不是一个好选择。
2.双峰哲学
将个人时间分为两块,某一段明确的时间用于深度追求,余下时间做其他事情。例如,在一个星期中,三天做深度思考的工作,四天用来做其他事情。
3.节奏哲学
创造一种工作节奏,让你不需投入太多精力便可以决定是否需要及何进入深度状态。最常用的办法就是设定某个启动时间,每天在这个时间开始深度工作。
节奏哲学通常是在常规办公室工作的深度工作者最常选择的节奏哲学。
4.新闻记者哲学
只要有空闲时间,立刻可以转入深度工作模式。一般人很难做到。
对于日常的办公室白领,和一些刚接触深度工作的人来说,我最建议的都是节奏哲学。选定了属于你的哲学以后,就要将它习惯化。
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你将在何处工作,工作时间多长?工作开始之后你将如何继续工作?你如何支持自己的工作?
问题一,是帮你指定你的深度工作场所,如果你在办公室,可以将办工桌收拾干净,如果你在家,告诉你的家人你要开始工作了,这段时间尽量不要来打扰你。
这个过程中需要设定好一个具体的时间框架,将这个过程想象成一个挑战。
问题二,你的习惯需要规则和流程性,确保你的努力具有量化。比如,你可以设定在这个过程中,你不使用任何网络,或设定每20分钟间隔产出的文字数量。有了这个问题,就不需要你对自己的工作深度不断地评估。
问题三,你可以设定以一杯好的咖啡开始工作,或者是足够能量的食物,或者是散步之类的轻度活动,让你保持清醒。
可以将这三个问题做成一个打卡模板,更加有利于你养成良好的习惯。
要有大手笔。
当你再熟悉的环境下已经无法深度工作,或者产出相应的成果时,适当的大手笔,换个良好环境,例如去住一个特别美的酒店等等。让这些举动推动你的深度目标占据心理优先的位置,助于你解锁必要的心理资源。
不要独自工作。
恰当的时机可以采取协作的方式,可以推动你的成果提升到一个档次,与此同时,也不要过分的追求交流和积极的偶遇,破坏了专注的状态。
将经商一样执行。
原则一,专注于少量“极端重要目标”。
原则二,抓住引领性指标,引领性指标会引导你将注意力转移到短期可以直接控制的行为上,引领性指标上升,滞后性指标也会随之上升。
就那写作来说,引领性指标是指将文章大纲写出来,滞后性指标指的是整篇文章的呈现,引领性指标一完成,滞后性指标也随之被提升起来。
原则三,准备一个醒目的计分板。记录自己每周的深度工作的时间。
原则四,定期问责。
每周回顾计分板,庆祝表现好的一周,理清是什么导致了表现糟糕的一周,而且最重要的是,找出能够确保未来几天能够得到好分数的方法。
准则二、拥抱无聊。
预先计划好你使用网络的时间,然后在这些时间之外完全避免使用网络。在笔记本上记录你下一次使用网络的时间。
为了帮助你实践这个理念,在此强调三个需要考虑的重点。
1、即使你的工作需要大量使用网络和快速回复电子邮件,这个策略也适用。
2、不论你如何计划网络时段,都必须保证在这些时段以外彻底屏蔽网络。
3、在工作外也按计划使用网络,可以进一步提升专注训练的效果。
像罗斯福一样工作。
在手机上设立一个你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倒计时,让你的大脑提高强度,一个星期一次就够了。每一次的冲锋都是抵抗新奇刺激的过程。
准则三,远离社交媒体。
1、明确个人职业和私人生活中主要的高层次目标,并且在列出为了实现每一个目标而需要的2-3个重要活动。活动要较为具体。
2、认真思考你当前正在使用的网络工具,对你平时顺利地参与活动是有实质性的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
如果是存在消极影响,可以考虑是否将它卸载,考虑的时候可以问自己两个问题。
如果我一直在使用这种服务,未来的30天会过得很好吗?
人们是否有关心我有没有在用这种服务?
如果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可以考虑将它删除。
准则四,摒弃浮浅。
准备一个本子,在页面的左侧写下一天当中的时间,右边根据时间段写下你需要完成的活动。如果日程被打断或者是跟计划不相符,也没关系,可以修改时间安排,或者是使用备用方格。
同时,在每一天的拿出一点时间来询问自己:“在今天剩下的时间里,我做什么最有道理。”
最后,给大家送上威妮.弗雷德.加拉格尔的话:“我将活出专注的人生,因为这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