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财意识萌芽
我出生在江西农村,处于丘陵地区,周边物产丰富。小时候的主要乐趣是去村后的山上和田埂上寻找各种野果和野菜,用于填补对零食的渴望。
春天,正是野葱(一种像葱又像韭菜,长在田埂上和灌木从里的,有点像草,家常做法是用来炒鸡蛋,不知道官方说法,暂且就叫它野葱吧)冒出来的时候,周末的时候,我跟姐姐去摘了一天,当时摘了一篮子。自己吃一顿吃不完,放两天会蔫掉变黄,母亲说不如我们姐妹两去县城卖掉换点零用钱。当时姐姐和我是拒绝的,因为从来没单独卖过东西,想到要在大街上跟陌生人讨价还价,心里直打怵。最后母亲说卖掉的钱给我们姐妹两平分,而且可以随我们自由支配(当时的家庭环境下,我跟姐姐几乎没有零花钱,放学路上只能看着别人吃零食流口水),对零食的渴望最终战胜了胆怯。
第二天,读四年级的姐姐就骑着个破自行车带着读二年级的我出发去县城了。我坐在自行车后座上,吃力的提着一篮子用稻草扎成一把一把的野葱,对能否顺利卖掉没有一点把握。
到了农贸市场,我们找了个不起眼的空隙(怕城管收税),也不敢要喝,等了半天终于有人来询问:
“野葱怎么卖?”
“一块钱四把。” 姐姐回答。
“这么贵?”说完就走了。
就这样到了快中午,一把都还没卖出去,急得我跟姐姐满头大汗。两人商量要不降价,不然提回去也是浪费,就这样我们以一块钱七把共卖了四块钱,我跟姐姐一人分到两元。那是我第一次拥有的一笔可以自由支配的巨款。有了那次经历,我跟姐姐尝到了甜头,于是整个春天,周末都是摘野葱和卖野葱,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大概20元)。
二、学会了延迟满足
通过卖野葱,我跟姐姐各自有了一笔零花钱,然而对于这笔财富的支配,却截然不同。姐姐觉得终于可以买自己爱吃的零食了,于是很快就挥霍一空。而我觉得财富来之不易,只有在觉得非常必要的时候,才满足自己。
父母觉得我有克制力,在平时表现好的时候会奖励零花钱(如放牛、拾柴等偶尔高兴了会给一毛至五毛不等),于是小学毕业就累积了50元巨款。
三、学会了勤俭节约
初中开始,要早晚自习,家里到学校要骑车半小时,早餐和午餐都在学校吃,母亲每周给我十元钱(当时包子两毛一个;中午两个素菜五毛,自己带米),我每周能存2元。加上过年的零花钱,初中毕业的时累积存了一千多。
四、有了自己第一张存折
满了十六岁,当时是可以去办身份证的。累积的一千多元存款,感觉放家里不安全,于是去银行开了一个活期账户,以后的压岁钱都存上面。
高考结束,考了一个普通二本,学校帮忙申请到了助学金,当时对我来说真是一笔巨款,一共5000元。记得当时我跟爸爸去银行取出来,感觉拿在手里好厚一沓。
五、第一次出远门
07年,我带着从小积攒的钱和爸爸给的学费,坐半小时三轮,四小时大巴,十八个小时硬座,第一次出远门,来到大学报到。花光了当时身上所有的积蓄。从小知道挣钱的不容易,大学期间,我勤奋刻苦,七年拿了八次奖学金共计三万元左右,勤工俭学收入大概两万左右。14年(四年本科三年研究生)毕业时存款四万左右。
六、工作,财富迅速增长
14年毕业,答辩完第二天就开始上班。工作第一年,实习期工资很低,当时跟老公两个人除去开支,每个月能存下五千左右,在15年的六月份,毕业一年,家庭总存款首次达到十万!
2019年5.30号——毕业工作的第五年,目前房子两套,孩子一个,家庭存款三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