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案例并不映射任何人,只是一个真实而又惋惜的故事。希望能给每个人带来意义。
当一份年交保费5500元的重疾和医疗险放在一个大三阳的90后面前,最终她的核保结果是加费至10000,标体承保(肝也保进)。
比普通人加费了4000多
如果此刻放在她面前的有另一个选择:5500元的保费,肝除外承保。你会怎么选?
小孩子才做选择题,成年人只有自己要不要。但此刻,如果都不要,风险发生以后怎么办?
你永远无法理解一个沙漠里的人对于绿洲的渴望。
这是上帝放在她面前用较少的钱拉动保险杠杆的最后一根绳子了。如果是我,我无论如何都会紧紧抓住这跟绳子的,这是我离保险最近的时刻。没有任何一个金融工具能在发生风险启动像保险这样的保护。
我做保险之前,也同大多数人一样,保险是重要的,等30岁以后再买吧。
但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健康意识很强,会去做体检。看体检报告的时候,就像看我期末成绩那样紧张。如果没问题:看吧,我身体好的很,再过两年再看吧,你们保险代理人都是危言耸听。
如果哪个部位有点小毛病,就开始得做保险公司的选择题了。也听到很多朋友抱怨:人医生都说了,问题不大,很多人都有的。
医生看的是当下疾病是否发生,而保险公司看的是未来十几年的概率。所以同样的保费,别人就整个人都保进,而 摆在他面前的是三个选项
A:该部位发生的风险和并发症不赔;B:延期观察一年;C:加费50-80% 你选哪个,哪个对你更有利点?如果不做。
两年过去再去考虑的时候,只能拒保了。
深感惋惜
但我们现在很多人往往不用做这样的选择,我有一个博士客户也曾这样说过:
如果你们认可风险并且配置了保障,请不要羞于跟别人传达正确的保险理念和知识,这不是冷冰冰的产品。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有时候你善意的传递就可以让人避免做这样艰难的选择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