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

        ——[清]黄景仁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杂感》是清朝词人黄景仁的作品。黄景仁短短的三十四年生命,充满悲哀和困顿,却又个性倔强,常常发出不平的感慨。全诗主要是为了个人的穷愁愤懑而发,俊逸但不深厚。

首联开门见山,点出诗文基调:无法参禅得道,心中的不平亦不能自抑。

一个“只”字仿佛自嘲,实是发泄对这个世界的不平。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不平鸣,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言也也亦然。

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

自己成仙成佛的道路渺茫,都无法成功,只能在深夜独自作诗,抒发心中的不平。

风中飞蓬飘尽悲歌之气,一片禅心却只换得薄幸之名。

宋道潜诗有云:“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

如此清妙之音被作者如此化用,倒成了牢骚满腹的出气筒。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颈联更是狂放愤慨:世上的人十之八九只配让人用白眼去看,好似当年阮籍的做派;

“百无一用是书生”更是道出了后来书生的酸涩心事,此句既是自嘲,亦是醒世。 

尾联说不要因为诗多说愁,成了谶语,春鸟与秋虫一样要作声。

不是只能作春鸟欢愉,秋虫愁苦一样是一种自然。

此句传承以上愤慨之气,再次将作者心中的不平推至高潮。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黄景仁短暂的一生,大都是在贫病愁苦中度过的。他所作诗歌,除了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苦的情怀,也常常发出不平的感慨。七言律诗《杂感》就是这样的一首诗。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良医良相梦难成,徒抱清衷枉自鸣。 鸱忌鸥疑无辩处,瓜嫌物议荷亏名*。 蹉跎岁月惭虚度,浪掷光阴愧养生。 连韵吟诗知...
    文泉野老阅读 873评论 1 5
  • 这句诗出自黄景仁二十岁时写成的《杂感》,全诗为: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十...
    海纳有容阅读 294评论 2 2
  • 陆游诗集(Y1) 丫头岩见周洪道以进士入都日题字 乌巾白紵蹋京尘,瑶树琼林照路人。 西省归来名盖代,两行墨危尚如新...
    汉唐雄风阅读 11,479评论 0 15
  • 单单是这个名字,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2011年开始正式踏入身心灵成长行业之后,就开始有了生命故事这个概念,再后来学...
    遇见锦上花阅读 545评论 0 4
  • 一、060220-《如何阅读一本书》第05次课圣诞树模型 四个收获: 1.CDRAP模型 2.满腔的感恩心情 3....
    休止符UPUP阅读 21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