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9训练核心问题]
昨天训练的问题:昨天练的是,开启者说第一句话时,要有构建三要素意识。那在场景开端,构建三要素的颗粒度要到多细?比如以师生关系开启的话,开启者要把这个关系确定到多细?因为在练的时候,会发现开启者想得太细,加入者join后想得不一样,开启者就会懵;开启者想得不细,又容易变成人物或环境真实感不强。比如我就是老师这个职业,还是要我是个化学老师,或者是我是个失败的化学老师之类的
回答:
首先,六要素的建立是个循序渐进,且不断叠加的过程。不存在建立好了的概念。所以我们没有办法定义那个阶段需要多细致,什么是达标的。
唯一判定建立与否的标准就是你是否自己以及让队友感觉到你想创作的这些要素内容——你相信/感觉到了这个人物的内心吗;你感受到了关系带给你的意义或者冲击了吗;环境让你有压抑或是预约或是任何的感觉吗?
(后面我会专门写一篇详细阐述六要素及其变化的文章。这里再说一下,人物,关系,环境,任务,目的,行动。这六样是有先后顺序的,不要颠倒)
同样是六要素,在不同的阶段的训练要求是不同的,在预备役这个阶段,“演”已经是默认的能力,更多需要的是能“创作”,而创作人物就不仅仅是一个外在的壳子这么简单。
用你的例子:开场想演一个老师,可以丰富为化学老师,或者更丰富一点变成失败的化学老师。
我们要明确一点,老师是一个职业,不是一个人物,职业只是人物无数侧面中的一个(对于刚开始学习的学员来说,不会强调这个,而会选择降低难度,广义的告诉他们你能演出一个不是自己的人,就是演了一个人物了)
我们再来看化学老师——给老师加了一个定语,细化了一些,但本质上没有区别,化学老师,物理老师,体育老师,甚至是大学教授,他们都还是一个职业。
失败的化学老师——很好,现在给职业加了一个状态,已经开始丰富不同的侧面了,进而也许会创作出因为疏忽导致实验室出事而被开除的失败化学老师,因为最近正在闹离婚,才导致分心而疏忽的老师等等等等。这些可以说是细化了人物。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你要分清楚这些所有的细化是通过上次文章中说的“灵感手龙头”里一下喷出来的;还是一点一点联想,思考设计出来的。(如果你去分不出来这两种的区别,那还是好好再看看上次的文章吧)
显然,我们需要的是第一种——灵感是通过感受自然流露出来的,至于初始灵感的细腻程度就要看个人能力了,这也正是上次文章中提及需要练习提高的部分。随着技能的提高,拿到一个关键词后瞬间感受到的六要素细腻程度会不同,我们只要调取自己当刻真实感受到的那些就好,避免觉得细腻程度不够,开始线性联想,进而陷入逻辑控制(这里多说一句,任何即兴戏剧的规则都是可以在不同程度上被打破的,逻辑控制不是一个错误,而是一个更高阶的能力,在长剧训练和演出时候至关重要,但在不同的练习阶段,不要跨越自己的能力,用一些还达不到的方式进行尝试)
如果你的初始灵感只有“老师”这一点也不要紧,你需要做的就是冲到舞台上开始表演,身体会给你灵感。通常当你上台以后你会以一些动作或一句话开始表演呈现,这些动作和台词就是你创作人物的根基,你要做的就是时刻不停的yes and你自己创作出来了所有细节(台词,动作,情绪,感受等等)。有条件的话可以看一下自己的训练视频记录,你会发现,自己其实创作出很多的内容,场景演的不好只是因为你们没有把这些创作出来的内容变成角色的一部分,没有感受到这些内容,没有YES AND这些内容。
记住上面说的“六要素的建立是个循序渐进,且不断叠加的过程,不存在建立好了的概念”
给大家一个小练习:你随便拿一个职业作为初始建议灵感词,开启一个场景,尝试变换不同的语气,态度,体态来开启,看看会出现什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