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个问题,除了地域时间限制和曹操自己手下的人才足够之外,我认为更重要的是理念的不同。与其说爱才如命的曹操没有招揽过诸葛亮,不如说诸葛亮最开始就让曹操知道即便招揽也不会有任何的机会。
先来看背景:
曹操、诸葛亮、刘备三人最开始的交集在荆州,因为性格使然,刘备投奔刘表之后收获了一种军民的爱戴,在被手下徐庶推荐诸葛亮之后,刘备三顾茅庐终于得以跟诸葛亮“隆中对”。
而曹操挥师十万南下攻打荆州之时,刘表之子刘琮投降曹操,让刘备和诸葛亮不齿,刘备护佑荆州百姓逃亡。之后就有了三国演义借鉴的桥段,赵子龙在长坂坡七进七出救出阿斗,以及刘备怒摔阿斗。
那么,从这个背景及以后的发展来看,曹操从来没招揽诸葛亮就有了原因:
1、匡扶汉室的理念,为曹操所不容
不出茅庐便知天下事的诸葛亮,并不是个容易被忽悠的小白,刘备的三顾茅庐是求贤若渴,但当时的诸葛亮不是只有刘备一个选择,刘表作为当时汉末群雄之一,坐拥荆州地利,其实也有争霸的底蕴,但诸葛亮知道刘表并不是一个能实现自己抱负的人。
诸葛亮的抱负是什么呢?前几天写过一篇文章,我认为诸葛亮能够投奔刘备,在刘备死后依旧坚持北伐抗击曹魏,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实现自己兴复汉室的报复。
而曹操并不能认同诸葛亮这个抱负,一如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的荀彧,原本以为曹操可以跟董卓、袁绍之流不一样,可在曹操逐渐暴露了自己真实意图之后,也只能吞毒自杀。
可想而知,如果诸葛亮被曹操招揽,最后的结果,或许也会是荀彧这般下场!
2、得遇明主,始终如一的志向
刘备与曹操有很多不同,能够因为东吴不仁义杀掉关羽,而在局势不利之下依旧发动跟东吴的战争,可见刘备的性格。虽然我们对于刘备的印象,多受三国演义影响,但的确很多真实的历史当中,也足见刘备相对于曹操的不同。试想曹操只会不穿鞋子跑出来迎接许攸,对于不能同意自己政见不能为自己所用的荀彧、杨修、孔融,都是毫不留情。
“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荀彧
而在我看来,能够吸引诸葛亮选择刘备而不去投奔其他人的一个很大原因,是刘备所表现出来的对于匡扶汉室一如既往的态度。我不认为诸葛亮没有荀彧之志,如果刘备也跟曹操一般,建立功业之后,便忘记兴复汉室的理念,那么诸葛亮也一定不会比荀彧做得弱几分。
若刘备非明主,在出师表中的言语,绝对不会是那般尊崇刘备,而尊崇的一个前提是在大义之前的始终如一,起码刘备在诸葛亮心中做到了。而这一点,曹操做不到,曹操容不下荀彧,当然也容不下诸葛亮。
3、结语
对于曹操来说,能够为自己所用的人材才是值得自己去倒履相迎,而如荀彧、诸葛亮这般,一心想要匡扶汉室、兴复汉业的人,即便再有才能,其实也不允许在身边影响自己建功立业。
客观的说,曹操能用自己的方式去争霸乱世,是英雄所为,即便他打碎了很多汉室旧人的幻想,但在历史进程中是进步的;反观诸葛亮、刘备、荀彧这类人,对于旧制度乱朝廷的食古不化,却是当时汉末大势之下的阻碍,可为了自己坚持的理念努力这一点,在历史中的闪光点,一点都不输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