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坐在一片黑暗的剧场里,灯光亮起前的一刻,会生出无数期待来。
这是兔小姐的观剧笔记。
私人体验,剧透注意。
过了这么多年,我忘记了我到底离开多久?10年?12年?
我决定回家,踏上这个旅程,向他们宣布用一种轻松的态度宣告我的死。
如此一来,我还能够最后一次给自己和别人一个幻想,
幻想他们对我的责任,幻想在人生大限前,我还可以做我自己生命的主人,
直到终点。
——《餐桌上》只是世界末日
这是On and In工作室在《餐桌上》的宣传海报上,对这出话剧的介绍。
甚至在进入剧场之前,我也从没想过,它会以这样一种方式来震撼我。
这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
离家十二年的男人在得知自己的死期前,决定回到家乡,宣布自己的死期。
这仿佛是一种颇具戏剧性的宣告,他发觉自己非常需要那个早早远离的「故乡」,在死之前,他需要被爱。
他说:「好像他们每个人都不爱我。」
于是当他回到家中,看到温暖的黄色灯光洒在餐桌上,他以为,自己可以轻易地回到那里,只要被家人环绕,宽宥和原谅是很轻易的。
但,那些被遗忘在乡下十二年的家人,也是这样想的吗?
他站在妹妹的房间里,捧着一打自己寄回来的明信片,面对她「虽然我们重要的日子你都有寄回明信片来,但你好像没有把这些当作很重要的事」的疑问,只能笑笑。
他在母亲仿佛不经意的「从小你就是这样,问你什么,你都笑笑,说两三个字」的回忆里,发觉自己在家人的记忆里,其实只剩下了一个虚影。甚至当他挣扎着说出「我知道了」的时候,也并不知道他该怎样做,才能找到他以为会有的那种理解和同情。
还有曾经相熟到无话不说的兄弟,也在十二年的分别后仿佛路人。
于是最后,当暴怒的弟弟站在餐厅里大喊着「我好累!我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我好累!」的时候,他终于明白,是他离开的时候了。
「长子」、「得过奖的作家」、「哥哥」,这些都只是加诸在身上的标签而已。他终究没有告诉家人「我几个月后即将死去」,但果真就像他曾经反反复复对自己描述的那样,「他们好像都不爱我」吗?
亲人之间的爱是怎样一种爱呢?
没有哪种爱是不需经营就可以长久存在的。
即使是在父母与我们之间,「爱」也不是天生就会存在的。我们交谈,我们拥抱,我们在一张餐桌上吃饭,营筑起爱的大厦的,就是这样细小的一点一滴。悄无声息地,这就是爱。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独一无二的自己。而决定我们是否对他人而言非常重要的,不是我们身上的层层标签,而恰恰是我们自己。
给予陪伴,是产生爱的最初条件。
即便是在不被理解的、无法好好和家人沟通的男主角的身上,也有着家人对他的期待。可太长的分离,让这样的期待早已成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幻想。每个人都在自己心里构筑了一个应当属于「家恩」的位置,而即使是那个真正的家恩,在这样的幻想之下,也无处遁形。
导演说,「他最后决定不讲出来自己的死讯,是因为他觉得这样对家人来说是最好的。」
但我只觉得,这是一场自私者的落荒而逃。
剧场里有一位带着小女儿来看话剧的妈妈。
小女孩穿着粉色的连衣裙,乖巧地依偎在母亲身边,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那位妈妈说,从小就带女儿来看各种戏剧,因为很多生活的道理是无法通过真正的生活来向她说明的。
当我们在极近的距离观看演出时,我们自己也在被诠释。
相对于那种坐得下几千人的巨大的场地,贴近舞台边缘的观众席令演员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被拉得与现实一样靠近。
当你以为生活被戏剧所投射时,戏剧也在投射你。
———— / END / ————
○ 文中图片来自「On and In表演工作室」的剧照。
○ 听说下周在北京还有一场大陆剧团的演出,感兴趣的可以去看。
○ 爱你们,啾❤️
兔小姐。
藏在茫茫人海中的一只兔
自说自话,默默窥屏。
对一切有趣的事物都想搞清楚到底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