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采访作家李欣频:“如果现在你有一亿元,你会去做什么?”李欣频说,好好笑哦,我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从来不会考虑钱。”
昨天,我收到了台大新闻研究所寄来的入学资料,我确定被录取了。离去台大泡帅哥以及吃后门那家牛奶芋头冰的愿望,又近了一步。当初知道这个消息时,真得高兴得想捐个一亿元感谢世界。
不过我告诉我妈这个消息时,她好烦。
“我开心个屁啊,你到哪里弄学费啊。反正我跟你说清楚哦,我供你上完大学已经够啦,不会再给你钱了。”
不愧是我亲妈,关键时刻一定抛家弃子、撇开关系。反正这会儿我没有学费,哪怕考上了哈佛,对我妈来说都是个屁。
但是,几个月前我申请学校的时候就知道,这所学校少有奖学金,住宿超级贵,而我没有钱,但我还是毫不犹豫的去申请了,而且只申了这一所。在那个当下,说真的,我没有任何其他有兴趣的事情,可以向往和激动的事情,只有那一个。
不做就会死,你还会想到钱吗?
当你抓住一个选择,就像救命稻草一样,做则活,不做则死时。你根本不会考虑钱。
我前段时间读媒体采访胡宴荧的采访文,她现在应该可以被称为艺术家了吧,我第一次看她的陶瓷娃娃,就像她第一次看Marina Bychkova的Enchanted Doll一样震撼。她30岁的时候辞职,在家里打了几天的游戏,随后买了一张机票就去了乌镇,拿着Enchanted Doll的照片,问那里的师傅可不可以做。师傅们说,工艺太难,不愿意做,她就自己学,租来个房子,在那里呆了3年。最辛苦的时候,食物中毒倒在地上,晕倒前以为自己就要死了,想到“一事无成的人生,只留下父母的担心。”
最后一次辞职前,她像个已经放弃人生的“宅神”一样天天打游戏。2012年2月的一个深夜,在北京极寒冷的天气下,摔下游戏机穿上外套就往外走。“我走出小区就开始哭,路痴般地从深夜1点走到凌晨5点。围巾被泪水打湿了一半,眼睛肿得睁不开,人也瑟瑟发抖。“
故事出来之后,我看过很多评论,“这么任性,家里肯定很有钱吧!去乌镇呆了几年,生活费哪里来,肯定很有钱吧。”“艺术就是有钱人的游戏,吃都吃不饱,谁还折腾这些事。”
胡宴荧用来和李欣频一样的语气,说:“我去做一件事的时候,真的没有考虑过钱。”
不是因为有钱,是因为钱不是阻碍你做一件事的理由。如果做一件事,可以救你的命,你会义无反顾的去做。
真正想做一件事的时候,整个宇宙都会帮你,包括金钱
前段时间和一个学长聊天,他劝我趁年轻去做喜欢的事情,“这个时代,机会很多,挣钱是很容易的事情,不用因为钱而放弃什么。”
后来,我就开了公号。
我可能是过分乐天派,乐天其实也是托辞,我就是,坚信,上天让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把所有的资源递给你,包括金钱。这种觉得全世界都在帮我和爱我的感受很牢固,以至于你不会去想其他。我们人生的很多麻烦都是来自自己的信念,那种”没有钱就不能幸福“、“没有钱就无法追求喜欢的事情”的信念,在我的脑海里会被尽可能的根除。
伊丽莎白·吉尔伯特的书《一辈子做女孩》里写,自己离婚又分手,人生混乱和无助到绝望后回到巴厘岛,巴厘岛的无牙巫师和她说:“相信我,你的一生,不需要担心任何事情。”
当你真正想做一件事的时候,整个宇宙都会帮你,包括金钱。这个世界本来丰足和喜悦,是我们的焦虑和竞争感带来了麻烦。
我爱钱,但不会因为钱放弃快乐
我没有视钱财入粪土。相反,我很爱钱,小时候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致富之路》,天天研究别人怎么发财;大学第一志愿是经济学,当时只想到要去发财。
但我不担心钱,也没有真正缺钱的感觉,大学每次回家都习惯把身上的钱用光光了再回去,有时候兜里还有10块钱,我都可以很有安全感的捐给地铁里的流浪歌手;
有钱的时候,我买喜欢的东西,幻想自己是小富婆,没钱的时候,我吃馒头和青菜,当做过斋月和扮演穷人的游戏。一个人在北京实习的时候,我穷得连拖把都买不起,朋友来看过,还要自带水果和钱包,但我还是可以躺在北京公交座椅上看星星和月亮。
我不惧怕没钱。因为祖上世代都是穷人,累积了很多过穷日子的经验。我又不是从大富大贵跌入乞丐,所以一点也不惧怕。
好吧,废话了这么多,文末想问问大家的意见,帮我头脑风暴下,除了抢银行、认干爹、买彩票、写小屁文……,我还可以去哪里弄钱交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