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时期,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和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已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写下了《活出生命的意义》,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在纳粹时期被关在集中营的人们,每天都面临死亡的危险,以为去的是澡堂,没想到却是焚烧室,纳粹士兵左右手随便一指,就能把人推向死亡,二十多天没有食物,寒冷的冬天被冰冷刺骨的水冲凉罚站两三个小时,在如此艰难且一无所有的环境下,作者说:“就算环境如何,有一样东西你是不能从人的手中夺去的,那就是宝贵的自由,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苦难本身毫无意义,但我们可以通过自身对苦难的反应赋予其意义。
在集中营里,死是最容易的事情,跑过去扒着电网就可以,那些毫无生命意志的人,要么会一次性抽光所有香烟,要么会在某个清晨看到破烂的鞋子后奔溃大哭,而死亡率最高的时刻却是圣诞节期间,他们不是累死、饿死、病死,而是因为心里的预期被大大降低,失去勇气变得沮丧,最终减弱了他们身体的抵抗力,导致的死亡,这里作者用尼采的话引出全书宗旨“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作者努力同狱友寻找着艰苦环境中零星的幽默,靠着对妻子的爱意和思念,靠着完成心理学著作的意志力,不仅顽强的生存下来,还力所能及的救助伤患,用亲身经历践行了意义疗法。
弗兰克尔发现可能找寻到生命意义的三个途径:工作(做有意义的事)、爱(关爱他人)以及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弗兰克尔指出,“在苦难中,一个人可能仍然保持勇敢、自尊、无私,也可能为了自我保护在激烈的斗争中丧失了人的尊严而无异于低等动物”。他承认在纳粹集中营里,只有少数人可以像前者那样活,但是,人的内在力量是可以改变其外在命运的。
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仍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驾照。一直到80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这本书曾经感动千千万万的人,它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为具有影响力的十本著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