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解读了ZF下发的“合围村(区)停车费”的政策。
我所在的小区管委会在群里征求业主建议后,投票决定可以实施方案。管委会开始把商铺及公开用地可开发的停车位,进行现场调查,规整资源,设置规则,搭建硬件和软件,2个月内便推进落地。
可是内部停车收费比公共停车场贵了一点,业主登记后,独享与外部价格保持一致,这个点让部分业主没有理解,为啥贵?车多位少自然收费要比外部市场价贵一点,以调节停车的数量。整体的收益归属全体业主,最终小区周边的停车问题得以规范解决。
后续见到旁边的小区、独立村(社)都讯速跟进,究其背后是有利可图!因为成本就是前期投入的规划、硬件投资和日常维护费用,所以,24小时无人值守便能每日有进账,这种可利用资源现在去哪里找呢?
另外,通过市场化的管理手段,停车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僵尸车、乱停乱放、占用消防通道和公共资源的现象得以规避,让有停车需求的人通过支付合理费用得以高效实现。
试行一段时间后,整体效果还是不错,仍存在一些新问题未解决:
1.产权未明晰的开放小区,合围范围未确定、道路设置便利性、收益归属和义务责任未达成共识。
各相关的利益群体不断申诉、维权,不配合第三方公司推进工作,半年内事情都未能有效解决,而又面临大量车辆涌入蹭免费停车权益,乱停乱放,公共安全得不到保障。
2.除市政资源、有责任主体得到合理安排外,各小区或有独立产权的责任主体,开始化地为牢,利用漏洞到处设立停车场,按市场政策收费,不知是否有申报或征得全体业主的同意。
自主画线为车位,数量15个左右,私自得利或打政策的“搓边球”谋私利。导致出行不便,直线距离无法直接抵达,硬生生绕行主道增加出行距离,又产出了新的“一公里”问题。
3.重收费轻管理,忽视公共权益。占用行人道、盲人道等现象层出不穷,边角落及停车场垃圾无人清理,对停车场内车辆的管理及安全、财产损失不负责任,私设的充电桩和长期霸占临近车位的行为,无动于衷。
4.一些断头路、单行道路或偏僻的道路上,统一划定靠右侧为停车位,左侧通行。实际执行时,大家统一停在在侧非规划的道路上,右侧用来通行。
真不知该批评调研规划人员不负责任,还是赞扬民间高手的智慧,法不责众,如何解决还真是考验管理者的情商和人性的弱点?
5.停车收费天经地义,但如何调动车主们积极参与停车管理,主动反馈实现中的问题呢?是不是应该做一些前期教育和宣传,针对难题提供有偿奖励或是积分优惠,或是特定时段上的停车免费、打折策略。以方便出行、合理调配、资源共享为原则,比单一收费来限定数量,更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和理解。
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推进事务向前发展,停车问题也是城市管理的头号难题,望大家都以理性对待。献言献策,和睦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