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师大附近,有一家水准书局,书局老板爱与人攀谈,并推荐自己心仪的书籍给来往的客人。根据与你的投缘与否,决定你的折扣高低,5——9折不等,并视自己的心情决定,要不要捎带附赠你本书或影券。然后在你购下的书上,自信地戳印上一个很丑的书局印章。我的书店我做主,就是这么恣肆任性。
曾经也想拥有这么一家自己的独立书店,午后悠然而至店中,一壶茶,一本书,赏心会意之处与来往的客人交流,晨昏忧乐总相亲,就这样慢慢地过自己的小岁月。
然而,网络时代的今天,面对着亚马逊等网上书店(折扣低,竟然还免费配货,足不出门就能手到擒来)的强烈冲击,独立书店应该如何立足?很多实体书店各出奇招,比较著名的,如莎士比亚书店,留宿过“风滚草”(随风四处漫游的作家、艺术家或流浪者)过万,成为面向文学青年的青年旅店;酷客书店,将食物引进书店,做成真正的餐饮。目前,很多独立书店,都提供咖啡餐饮,咖啡的香气尚能与书相得益彰,但餐饮的饭香,却不知道书籍是否能承受得了?在现今,独立书店究竟该如何经营,或者说,独立书店值得踏访的魅力何在?
水准书局的老板显然是凭借其超凡的人格魅力、知识涵养以及独一无二的书局特色、较低的书价标准,风生水起。就书店本身而言,除却咖啡甜品相配合的司空见惯的运作模式之外,我们可以有以下创意设计:
一、“周边物”模式
书籍周边摆放杂货,如文具(以手账胶纸信笺为主)、创意品、装饰品等,杂货的内容与店内书籍的内容或氛围相近。比较典型的,如台湾诚品书店(敦化南路店),食谱的周边是日式风格的精致可爱的碗碟茶具,手工手作类书籍周边是相关的精致可爱的成品。说来惭愧,在诚品书店,我最终收入囊中的却是一个会走路的木质音乐机器人。
当然,杂货的选择不仅需要有创意、有品位、有前瞻性,也需要对社会趋势敏感,符合当下的流行度。在结账的时候,可以留心客人们的手边物,比如某一类型或品牌的钱包较多的话,那么就多准备些同一品牌或类型的杂货。
二、主题活动模式
比如新书签售活动、换书会活动、亲子绘本阅读会、主题讲座等,这一模式较为流行,但活动频率需要控制或规划好,不能时常影响到正常的阅读经营。
三、“本周的一本”模式
一周只推荐一本书,可以邀请书籍作者来坐阵,一本书之外,有配合这本书的周边物。推荐的是刺绣艺术家的摄影集,那么周边物就是刺绣作品实物;推荐的是一本小说,那么周边物可以是小说内提到的某些物件,比如芬兰作家的小说《真实的骗子》,搭配的周边物可以就是书中提到的另一位艺术家的木雕作品;推荐的是一部文学作品,实在找不到相关的周边物,那么也可以是对这位作家有启发的书籍或物件。
如果是一家面积较小的书店,那么这种模式可以成为主体模式,或者放在书店的固定一角形成固定模式。采用这样的方式,可以满足读者对每周不同领域主题的好奇心,有期待,有交流,有求知。
四、纯书籍模式
1、书籍的摆放。
依据主题可以是“衣食住行吃穿”六类,或旅行、食物、艺术、设计等大类,书籍摆放时可以讲究一些技巧手法。
比如平摆竖放,让视觉效果有活力与变化;
比如同类主题的各种形式书籍的综合,“旅行”概念的主题,可以将小说随感、漫画、摄影集结合在一起;“动物”概念的主题,除了学术研究性的书籍以外,可以将有关动物的随笔、绘本、漫画等搁置在一起。
比如有关联作者的书籍的归类。将有爱恨情仇或各种渊源论争的作家们的作品集子归类在一起,供读者自己去探究品评。
2、人群的关注
比如有自己的私人书单,与顾客去谈书,将最热的与自己最喜欢的推荐给相合适的人,并互相补足,从客人那里同样也能有所启发思路。
比如有漫画情结的学生,可以向他们推荐这位漫画家也钟情喜爱的作家作品,甚至在漫画书周遭画上手工推荐语,引起这部分客人的兴趣并实现不断迁移。
3、特色书籍
当然,如果拥有只在本店出售的独有书籍,物以稀为贵,更能吸引客人的兴趣。比如张立宪制作的《读库》,自己制作书籍出售;比如罗振宇,出售的是有独立销售权的书籍,再对这些书籍进行解读推广,自然有不一般的效果。
“书籍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总相亲”,书籍记录着人类思想发展的轨迹和全部的成败得失。当旧事已经烟雨迷蒙随粉蝶湮灭,当新生平台已经势如破竹般兴起,独立书店,我相信,它依旧能凭借其独有的魅力,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浸润进人们的内心深处。
注:“本周的一本”模式,参考吉井思《东京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