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部剧叫《少年派》,起初办公室老师们聊起来的时候,我并不是很感兴趣,觉得可能又是部校园爱情喜剧,大家嘻嘻哈哈,携手并进,共渡难关,最终在男女主的不懈努力下,克服重重困难,收获爱情,家庭美满。我不喜欢看这样的校园剧,因为我的高中三年和他们讲的一点都不一样,无法产生任何共鸣。
前几天去亲戚家吃饭,无聊时看看电视,正好赶上《少年派》直播,被迫看了点,正好看到家庭矛盾最激烈的部分——林妙妙因自己的“事业”得不到支持,面对学校,家庭,朋友的多方面压力,最终站到了楼顶。
“编剧这么安排是不是有点过了,一有矛盾就上房顶,哪有几个孩子能活过叛逆期的?”
“我身边就有人因为受不了父母管束跳楼的,不知道就别乱说,青春期远比你想象的可怕。”
评论里果然炸开了锅,网友们就林妙妙到底该不该站上楼顶,展开了激烈讨论,部分暴躁的网友甚至对他人的家人进行“亲切问候”。
我虽然不喜欢这样无意义的争辩,但我心里实际已经有了答案。我觉得,编剧让林妙妙站上楼顶是合情合理的。
首先,林妙妙和家人的相处模式导致了她做出这一举动。林妙妙和爸爸之间是比较和睦的,这从女儿对爸爸的称呼就能看出,管爸爸叫“老林”,可见两人之间友谊深厚。但林妙妙的妈妈王胜男与孩子之间却经常闹得不可开交,和绝大多数中国式家长一样,王胜男一样女儿能按照自己给她设定好的路线,稳稳当当的走下去,从学习安排到生活起居,无不要求林妙妙严格遵守,一旦女儿不遵守便会采取措施,让女儿丢了不少面子。这阶段的林妙妙对王胜男的态度是无可奈何和敬而远之。母亲想让孩子少走弯路,她用自己的经验帮孩子规划前程,但她忽略了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她不停的给孩子制定规矩的时候,实际上孩子的心理压力在不停的加大,以至于发展到后来“两生厌”的阶段。
其次,也是网友们争论的关键点。我们都知道十七八岁的孩子正值叛逆期,那是不是每个孩子都会表现出像林妙妙这样的过激行为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大多数孩子在与父母相处的不愉快时还是会选择逃避和沉默,虽然他们不会做出任何改变。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意识到自己是个独立的人,自己的观点和行为自己是可以做主的,并且理应得到与成年人同等的理解与尊重。所以他们坚持着自己的正义,既然你们不懂我,那就请不要干涉我的行为。为了维护自己作为一个人的权益,部分胆子肥了的同学可能会言语顶撞,或者故意做一些让家长发愁的事,多数情况下这些事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对他自己几乎没有任何好处,只是想气气爸妈而已,而且他也知道,伤害爸妈最好的方式就是伤害自己。所以“林妙妙事件”虽为个例,但也确实反应了叛逆期的孩子与家长相处时的不稳定性。
有意思的是,林妙妙站上了楼顶,果真把妈妈吓得晕了过去,而林妙妙自己的计策生效后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看见妈妈倒下了,她也急忙从楼上下来。在那一刻她意识到,自己并不怨恨妈妈,那个打压了她18年的人,却依然是她最爱的人。而王胜男醒来后,对林妙妙的态度也是180度大转弯。两个凝视过死亡的人,终于意识到生命的可贵,亲情的可贵。
我的青春和林妙妙也有几分相似,高中三年我们在外租房由妈妈陪读,面对“不懂我”的妈妈,我们经常吵架。高二的暑假我因为沉迷游戏,无心学习被妈妈严厉训斥,自尊心严重受挫的我,在气头上写下了对妈妈不敬的话,藏在了书里,不料在妈妈打扫卫生时不小心看见。
在得知妈妈发现了我写的字条时,我心里五味杂陈,愤怒,窃喜,恐慌,但最多的却是自责与愧疚。经过理解的思想斗争,我写下了道歉信,主动递给了妈妈,只怪我不够勇敢,不然当面说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吧。
在那之后我们虽然有一个月时间没有说过话,但后来关系相比之前却融洽许多,可能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吧。
不过这样的代价还是少一点的好,毕竟过程太揪心了。所以,以后我的孩子啊,咱们相互理解,多多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