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开始,牛津大学陆续放榜,中国内地以130封预录取完美地完成了2020-2021的录取。只是在各自媒体争相提前发布录取结果的时候,也看到有学校滥竽充数地进入了榜单,当然也有可能是一些自媒体统计时候大意搞错了。不过即便如此,这种学校在明知如此的情况下还能“堂而皇之”地享受他人的点赞和掌声,这倒是让我刮目相看。加上牛津本就是我本人的梦校,如此“消费”我的梦校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呢?所以我也花点时间跟大家聊一聊在做学问前如何做人,在做学术的时候为什么要坚守“诚信”这一准则。
在中国做国际课程的学校一定是和资本同时在“博弈”,他们创造国际优秀学生的同时也推动了国际课程在中国的落地与开花,当然,他们或许能够输出优秀的学子,但是未必能100%地解决自己因为资本运营而招募进学校的每一个学生,简而言之,他们或许能够培养优秀的学生,但未必能抵御各种利益的诱惑。
古罗马时期的思想家西罗(Cicero)曾说过一句至理名言“没有诚信何有尊严”(Where is there dignity unless there is honesty),而贯穿于中国哲学思想体系的儒学经典也对诚信有着清楚的阐释“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免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既然有着中西方先贤为我们早早地定了调,那么在当代社会来说,诚信究竟是什么。很简单,Do the right thing — Even if no one is watching. 很多时候我们会去强调个人的诚信,当然,无论是哪个社会,个人永远是社会构成的部分,但是过多关注于个人层面,我们往往会忽略了组织或机构在诚信中所应承担的责任以及其不诚信做法对成员所带来的不可逆影响。
作为国际(化)学校来说,学术诚信更应该是重中之重,他们所面临的是西方背景的高等学府,对诚信的要求更高,引用Harry Bauld的话来说,如果四个月里要看2000份申请的人是你,你对人性的洞察也一定会突飞猛进。正因为如此,学校应该成为展现给学生学术诚信最佳的地方。然而,由于国际化学校的井喷式发展,学校不得不在招生上另辟蹊径,比如很简单的道理,学校出了牛津和剑桥,那么势必会帮助其招生,吸引一部分生源,倘若没有亮眼的成绩,接下来学校的发展会遇到不小的挑战。但虚假的繁荣一定是会带来后续的问题,因为最根本的症结没有改变不是吗?
记得我在创建某校的国际高中时给学生的第一次集会上重点就说了不能忍受的几样事情,排在第一位的就是cheating,当然不仅限于学术造假。如果一个学校连诚信这一点都无法做到,那么我们如何期望任职于这个学校的老师有着良好的职业操守呢?这个学校的学生能有诚信的品行呢?纵然不会说出来,但是我们的确会打一个问号。
再说回牛津大学,即便今年的录取达到了130封,但是大家都知道,牛津剑桥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没有必要为了宣传而丧失一所学校应有的“品格”,虚假宣传吸引来的孩子自然是冲着牛津大学去的,但是当学生入读后发现学校根本没有这个能力和实力来帮助他进入梦想的学校,那岂不是又摊上一个“毁人不倦”的名号。
其实,每个学校离牛津、剑桥都不远,但是别让虚荣心和对资本的屈服成为了丧失诚信的借口,做个人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