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刷了这部大家期待已久的电影。
笑点有,悬疑的紧张感也在,但是喜剧+推理的融合手法,没有第一部平衡的好,最终反而有种笑恐皆非之感。
第一部《唐人街探案》里,其实案件是比较简单的、常规的本格推理,但是因为考虑到要和喜剧的无厘头相融合,所以选用一个推理简单、脉络清晰的案子,不仅无可厚非,而且可以到达欢乐闹腾环境下,案件的严谨依旧保留的效果。然而第二部,因为格局的拔高,这两者之间反而有种水火不容的排斥感。
不说内容,光是将舞台从泰国搬到美国,我们就可以看出陈导的野心,他希望打造自己的唐人街探案的独立价值观和宇宙观。这其实无可厚非,因为第一部的成绩,很多都是源于给观众带来的意外惊喜。很多人去看第一部,都是抱着看合家欢喜剧的心态,但结果,不仅被严丝合缝的推理惊到,也被最后张子枫的笑容震到。第一部的成功,其实很大一部分归功于这样的一种“意外”惊喜。但是到了第二部,这样的惊喜感已经没有了。不管是看过第一部还是闻名而来的观众,都已经多多少少地知道了导演的套路,知道总会有反转,所以不管是最终宋义的“顺风车杀人”,还是Q另有他人,其实都没有太惊艳的感觉。妹妹失踪、以黑户的身份躲在美国却又不为赚钱、以普通人的身份混迹侦探APP、与案件的各种巧合......如果宋义不在案子里做些什么,反而奇怪。至于他不是Q,只能说他跟Q有关系,但不会是Q本人,因为杀死陆国富的事件中,漏洞太多,实在不符合出自一个逻辑能力如此之强的Q的手笔。
所以,在这种压力下, 作为续集的《唐人街探案2》只能加强喜剧与推理的融合。可惜,在两者的把握上,也许是双方都强了,反而难以把握。一方面,推理时很多的严肃场景被喜给冲淡了,甚至很多地方都只能沦为喜剧的包袱而已。例如,再去找宋义途中秦风所解释的Macdonald triad,原本以为会是推理的手法,结果只是唐仁问宋义,“你尿床吗?”的铺垫,使得秦风的推理有种只是吊书袋之感。而统领唐人街的黑帮,还没有地痞流氓的素质,纯属搞笑的背景墙。虽然闹市区车顶的打斗肢体动作确实很丰富,但却只丰富了主角几人。因为过多地将推理服务于搞笑、过多紧张的分析环节被冲淡,导致最终所呈现的推理逻辑不清不楚,很幼稚。如果不是加入了很多的特效,例如以纽约全城为模型的沙盘推演,那么秦风的推理看起来就像小孩子过家家。另一面,因为案件推进的需要,很多搞笑的场景也被打断的支离破碎。例如,医院男扮女装那一段,我们撇开是否合理的讨论,三位的出场确实惊艳,也能博观众一笑。但却又马上转入了推理环节,让整个的搞笑氛围有点摸不着头脑,也让他们的男扮女装有种为了搞笑而搞笑的嫌疑。
两者的不平衡所带来的就像电影中美国场景和中国元素的融合,似是而非,只得其表。虽然,导演表现了美国是个大熔炉,既有光鲜亮丽的街道,也有无人问津的黑暗;既有摩登时尚,也有犯罪丛生,但是却缺少了一种文化的冲突,东西方文化的冲突,让人有种场景只是场景,换个地方也可以的割裂感。虽然有中国游人的自拍杆、莆田的山寨包,但却是不能拍出文化的多少。而中国的元素,从第一部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道也”开始,到这一部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这个意思,但还是简单了些。案件虽然融入了五行,但还是像《寻龙诀》一样,对于不了解的观众来说,有惊喜,但是了解过的,太简单。从第三位死者开始,其实很多人已经猜到了五行与五脏、时辰、地点的对应属性。道的意义,不是 James Springfield所理解的长生和符咒,当然也不仅仅是风水和五行而已。虽然陈导想要玄学的知识体系来拔高影片的高度,但最终还是有点像是噱头。
其实,本片还有一个更好地突破口,以秦风、唐仁、宋义三者为“三”,以此“三生万物”。以他们之间的善恶、冲突来激化矛盾,并以此展示万物生灵的本性。秦风的感性与理性,唐仁的贪婪与善良,宋义的锋芒与内敛,尽情地以此营造逻辑和笑料,在这样一个小格局中,展示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