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仅仅需要身体的栖所,
我们更需要心灵的故乡。
有些人在旁人眼中,也许就是个“不安分”分子。比如小婕。
小婕和我是发小。小时候,大家住在同一个家属区。那个时候家属区,不像现在的商品房,大家关门闭户,住了好几年,都不知道对门那家是何许人也。家属区里住的,都是一个厂,或一个车间的。大家都认识。
小婕就住在前一幢楼的三楼。她家窗子,正对着我家的院子。上学时,只需要在院子里喊一声,小婕就会从窗子里探出头,表示听见了。然后下楼来,一起去上学。
小婕和我从幼儿园起就是好朋友。一直到小学、初中。大家在一起,分享过零食,互换过衣服穿。直到高中,大家因为读了不同的学校,才没有在一起。只是在繁忙学业之余,互通信件,了解彼此的近况。
我们在一起渡过了难忘的致青春岁月。
小婕大学毕业后,并没有进入家人帮她安排好的体制内工作,而是选择了去到南方的一个海滨城市,一切从零开始。为此,小婕和家人大吵了一架。拎着几件衣服,跑来寄居。
旁人都不理解,一个女孩子,为什么不留在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在父母身边,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而要跑到一个无亲无故,一切要从零开始的地方,去过自己的生活?!
其实当时我也是不理解的。“体制内的工作”——多好啊!想想就让我们这些天天跑招聘会找工作,还四处碰壁的人儿心生羡慕。可小婕倒好,说不去就不去。而且还要一个人跑到外地去找工作、谋生活。这不是瞎折腾吗?!
虽然和小婕是发小。平时我们无话不说,无话不谈。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我们三观一致。但小婕这次没有听我的劝慰,而是坚持自己的想法,孑身一人去了南方的海滨城市独自打拼。
这期间,我们偶尔也见过几次面。知道她又被迫换了居所。偶遇了Mr.right。出版了作品。有了可爱的儿子。生活幸福,事业有成。
我们见时依依,别时渺渺。各自在不同的城市、圈子里,描绘着各自不同的人生轨迹。
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也许都有个“小婕”。她们一直在追求自己精神的家园,而不仅仅只是身体的栖所。
就像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里所写得:
在出生的地方他们好像是过客;从孩提时代就非常熟悉的浓荫郁郁的小巷,同小伙伴游戏其中的人烟稠密的街衢,对他们说来都不过是旅途中的一个宿站。
这种人在亲友中可能终生落落寡合,在他们唯一熟悉的环境里也始终孑身独处。
也许正是在本乡本土的这种陌生感才逼着他们远游异乡,寻找一处永恒定居的寓所。
说不定在他们内心深处仍然隐伏着多少世代前祖先的习性和癖好,叫这些彷徨者再回到他们祖先在远古就已离开的土地。
有时候一个人偶然到了一个地方,会神秘地感觉到这正是自己栖身之所,是他一直在寻找的家园。于是他就在这些从未寓目的景物里,在不相识的人群中定居下来,倒好像这里的一切都是他从小就熟稔的一样。
他在这里终于找到了宁静。
记得以前曾听过这样一句话,“当你什么事情都不敢去尝试时,就代表着你已经老了。”人终其一生,是一个逐梦的过程。就怕心中没有梦想,浑浑噩噩走完一生。
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精神家园。也许,是你所在的地方。也许,是某一个不知名的远方。
但无论怎样,我们都应该努力去为之寻找一把。也不枉过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