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今天很火的“风口”下的“全民创业”和“线上线下相结合”以及”电子商务“等等,在热闹喧嚣的同时,我认为要看清其在经济下行挑战的新常态下的政策用意,才能有避免盲目的一窝蜂,浅见如下:
1. 鼓励创业的本质,是促进“消费+就业”。
例子:还原一个典型的创业过程,一个普通创业者,拿了自己积蓄的50万出来,其中10万花在雇小工的工资上,10万元花在房租预付上,10元花在购置办公用品上,10万元花在原材料或者是基本生产设备上,剩下10万用作流动资金,此外甚至开业还得发发红包请请客吃吃饭。工资促进就业,房租稳住地产,办公和原材料稳重轻重工业,吃吃喝喝稳重一般消费。所以,政策鼓励了多年老百姓多花花积蓄来消费,通过创业这一条,就很容易释放了。
2. 鼓励线上线下互动商业的本质,也是促进“消费+就业”。
例子:O2O服务的模式,相比于其他互联网创新,是一边颠覆,一边创造新机会的。从打车软件来看,盘活了现存的出租车供应,同时也增加了专车的就业和供应。各种上门服务,也不是纯粹的走走代码,而是实打实的一单一单靠人来服务。对于投资人来说,这个行业的投资需要谨慎其收入是否根据人员数量线性增长,但是对于经济大局来讲,只要能够在不消耗线下就业和消费的情况下,创造新的消费和工作岗位,其实是划算的。
3. 促进“消费+就业”的本质,是“经济增长+社会稳定”。
顾名思义,消费对应的是经济增长。就业对应的是社会稳定。这也是为什么,当记者问到关于简政放权时,总理反而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说这个问题,是因为简政放权一部分促进了新公司的注册和成立,这样创业更容易,也因此根据上面的逻辑,能够促经济增长。
因此以及但是,全民创业和创新热词的冷静思考,有以下2个注意点和2个机遇:
1. 一个注意点:“全民创业,万众创新”不等于“全民互联网创业”,互联网只是创业方向中的一个选择,做得好,可以真的创造价值和改变人们的生活,做的不好,则不过是昙花一现。切勿将所谓互联网模式视为可以向资本空手套白狼的万能灵药。创业并获得财富的本质。
2. 另一个注意点:创业者要注意“现金管理”,因为创业的节奏和资本的节奏并不匹配。按我的经验,市场上增加100名创业,并不会同比例增加100名投资人,尤其是股权投资市场并非如此有弹性。因此,假设当年是95%的创业拿不到VC的钱,未来可能是99%的创业者拿不到VC的钱。除了VC之外,开拓其他融资渠道以及有效管理自身现金依旧是挑战。这几年P2P的出现,也反映了其实企业融资依旧很困难的现实,这也不是短期能够改变的。
3. 一个机遇:是优选型融资(financing platform)中介的崛起,小白创业者的进入,就如同当年各种小白用户开始接触PC网站一样,“导航”的价值会被突出。对于创业生态来说,“融资中介”将在这个环境下发挥作用。毕竟高收益投资人的增长不会太快,但所有创业者又都希望融到最棒的投资人的钱,这时候,小白用户需要依靠有经验的中介服务了。FA(Financing Advisory)将会是这个时代的获益者。
4. 另一个机遇:是企业服务类(enterprise service)的互联网创新是值得关注的,因为大量融合线上线下的企业,随着业务增长和人员的增多,对于管理(销售、人事、财务、行政、安全)会在一个时间点上集中爆发问题,这时候除了管理者的智慧,更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来升级。长年被投资圈冷藏的2B或者是enterprise service,我认为会在这个历史条件下加速发展。
最后,还是想呼吁,创业不只是自己做CEO,若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合伙创业,或者加入早期创业团队,都或许是胜率和回报更高的选择。浮躁以及不愿意分享的创业者,是很难走远的。
以上只是浅见,希望机遇多于挑战。
无论是投资还是创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作者:http://www.weibo.com/tianfan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