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语言暴力,将会毁掉孩子一生!
湖南卫视《少年说》开播以来受到了很多人关注,这个节目鼓励孩子们大声说出自己平时不敢说的心里话,让众多家长开始思考从未思考过的很多问题。
第一集里,一个叫景颐的小姑娘令人印象深刻。她“控诉”了妈妈总是拿她和“别人家的孩子”——那些第一名学霸闺蜜作比较,而且从来看不到她的努力。
面对景颐同学的内心的不满,妈妈也有话要说。妈妈其实觉得女儿很棒但是!重点是这个但是!
“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你要做到事半功倍。”
妈妈是比较客观的,就是嘴毒。不受点打击,就会飘。
璟颐听了,委屈极了。
这样的教育,在中国并不少见。短短两期看下来,有着同样烦恼的孩子,就不止璟颐一个。
成绩下降了就唠叨,自己好不容易把成绩搞上去,可父母看不到也听不到。
或者是因为自己成绩差,就没资格出去玩。
在大多数父母眼中,孩子永远是不懂事的,需要自己引导。父母们用“打压式教育”在孩子面前竖立权威,用粗暴的语言敦促孩子达到设定的KPI,对孩子造成伤害却往往不自知。
不久前的另一则消息,说起来就没那么轻松了。
这个母亲事业有成,追求完美,对独生女儿要求也很严苛。这次,她去美国看望正在常春藤读博士的女儿,不知不觉地又指责起来。
面对母亲的不满,女儿回道:“我是不是永远都没法让你满意?”
母亲也不甘示弱,“你觉得自己做得很好吗?”
最终永远失去,酿成悲剧。
然而更令人唏嘘的是,这位母亲在外人面前,都经常夸赞女儿,以女儿为荣,可就是不愿当面表扬女儿,赞美也从不肯说给女儿听,最终竟因一句责备,就酿成悲剧。
为什么亲人之间,有时候真的很难把心里的肯定和赞美坦坦荡荡的告诉对方,多让人费解啊。
父母说错话,孩子赔上一生!
语言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下面这个短短3分钟的视频,高墙内的6个未成年人告诉你,看着他们的叙述,看着他们的眼泪,看着他们……
遗憾的是,正如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家长都忽略了语言暴力,在孩子做错或者没有达到家长期望值的时候,都会说出让孩子伤心甚至绝望的话,很多家长语言暴力之后都不觉得有什么错,甚至不觉得自己对孩子有过语言暴力!
还有哪些语言,让你无意间戳了孩子的心?
你正在说的哪些话,正使你和孩子越走越远?
兴许你的口头禅,正把小孩推向歧途!
有没有哪些语言,会使孩子阳光聪明成绩好?
对于孩子而言,什么是家庭暴力?很多家长认为,打孩子就是家庭暴力。
其实不然。在现代社会,很多家长在沉重的经济压力下,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影响下,在学校应试教育的挟持下,经常对孩子使用“软暴力”。
其中,对孩子使用语言暴力,在很多家庭里随处可见。很多家长也许不以为然:孩子不听话骂一下又如何,又不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何必大题小做?然而,孩子若长期生活在不平等、不被尊重的环境中,语言暴力将给孩子带来的严重的危害。
对孩子的语言暴力,不仅仅是指大声的谩骂,对孩子使用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甚至是恶意地拒绝与孩子说话,使得孩子在精神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都可以认为是语言暴力。
家长对孩子使用语言暴力,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双方的不平等关系,也就是家长认为,我是你的爸爸(妈妈),你就得听我的。
语言暴力,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
其实,绝大部分的父母都是真心爱自己的孩子的,但他们却常常在不经意间对孩子使用了语言暴力。
家长望子成龙,孩子的行为却无法达到父母的期待,家长情急之下,可能就会“随口”说孩子“怎么那么笨”、“做题怎么不动动脑子”。
然而,你有没有想过,家长随口的一句贬低、嘲笑孩子的话,却能够对孩子的内心产生强烈的颤动?
儿童心理专家分析,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很脆弱和微妙的,而孩子心目中的评价是非标尺也是很鲜明的。
有的孩子有偏激固执的倾向,就会将家长不经意的这些话语放大,认为爸爸妈妈伤害了自己的自尊心,从而产生一种愤怒、逆反的心理(虽然当时不一定表现出来),这种不良的心理将影响孩子的待人接物,日后孩子可能会成为一个愤世嫉俗,甚至穷凶极恶的人。
而有的孩子性格有内向顺从的倾向,一旦遭受到她最信任的人——爸爸妈妈的语言暴力,可能就会将他们的嘲笑、谩骂转化为一种心理暗示,认为我就是笨的人,我就是懒惰的人,我一无是处,不受欢迎……
这种自我否定、怀疑、消极的情绪,让孩子无法更好地处理健康的人际关系,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会出现抑郁、狂躁等心理疾病。
心理专家认为,教育者微小的心理变化如果表现在脸面上和语气中,甚至嘲弄辱骂中,无形中会形成一种负面的心理场,这种心理场强大的辐射会改变孩子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
所以,家长认为无关紧要的、不经意的一些话语,对孩子造成的“杀伤力”可能是毁灭性的。
拒绝语言暴力,批评教育请低声说话!
有心理学专家研究发现,请对方处理同一件事情,用不同的声调说话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大人如此,对孩子也是如此。
有的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往往采取“先发制人”的方法,大声呵斥,以求先镇住孩子。
然而,他们往往收到了相反的效果,孩子要么大声哭闹,要么使用高声调反抗。
如此一来,双方的情绪越来越激动,最后惹得大家一肚子气,甚至引出家长对孩子的一阵揍打,可孩子的心里仍然是不服气的。
大声骂没有效果,不妨试试降低你的声调。专家指出,这是因为低声调可以使人理智一些、情绪平和一些,同时也可以使孩子抵触、逆反的心理防线有所松弛,从而更有利于沟通。
因为家长说话声调低,孩子也会因此更集中注意力听,他们虽然也知道自己是在被教育、被批评,但内心仍然感觉是被尊重的,因而也更容易接受家长的意见。
运用正确的措词,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性格
家有调皮好动的熊孩子,想要让家长控制自己不去批评孩子,那确实很难。
没关系,该批评就批评,不必隐忍。只要在说话前三思,运用恰当的语气和措词,取得的效果一定会很好。
低声调可以调节情绪、赶走愤怒。作为孩子人生中最早、任教时间最长的老师,家长的言行对孩子日后性格的形成影响非常大。
一般情况下,遇事暴躁、不冷静、喜欢开口就大声责骂的父母,其孩子日后性格暴躁的几率也会更大。
此外,在批评教育孩子时,运用适当的措词会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家长的意思。比如“我爱你,但是你的行为我不能接受”,这种话虽然听起来有点生硬,但是,孩子能够明白,虽然爸爸妈妈是在批评我,但他/她还是爱我的。在这种心理暗示下,孩子对家长提出的批评意见也更乐意接受。
把你所期望孩子要做到的要求解释给他们听
我们说拒绝语言暴力,不是说不能骂孩子。在批评教育孩子的时候,除了运用正确的声调、语气和措词外,家长还要注意把你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解释给他们听。
例如,带孩子在路上散步,如果单纯告诉他不能到处乱跑,他也许会暂时接受你的意见,但没过久又忘了。
而如果你在教育孩子的同时,用温和的方式来警告他,如果违反的后果将可能是摔倒,或是被车撞到,这样孩子对你的教育印象就会更深刻,再犯同样的错误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