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是一件高颜值的事,也是一件高回报的事。高尔基就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电子书越来越普及,阅读的成本越来越低。阅读这件事发生的机率也越来越高了。只要不是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谁都可以手拿一机,开机就读,等车的一瞬间,排队的三五分钟,甚至蹲厕所的当儿,都可以点开朋友圈,朕阅天下。阅读不仅全民化,而且碎片化、无纸化。跑上几十里地只为借一本书的读书年代,估计一去不复返了。
夸张一点儿说,人人都有机会享受阅读红利的时代已经悄然到来。不过,同样的获得读物的成本,同样的海量读物选择空间,阅读的心态不同,读书方式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不同。有的人读完之后就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比如秋叶大叔、彭小六;有的人读完之后就获益良多,在工作中大显身手;有的人读完了,然后就没有然后。
暂时不谈阅读的具体方法,先聊一聊我所认知的“阅读分三类”。能对熟悉的事物分门别类,这也该算是一种登堂入室前的准备。如同卖辣椒的,先把客户分为“重辣口味”、“微辣口味”和“不辣口味”,然后各个击破,大获全胜。
01
熏陶式阅读
从阅读的目的来看,熏陶式阅读是不追求达成清唽目标的。类似于进电影院看电影或者戴着耳塞听音乐,无虚考虑要得到什么,纯綷为了放松自己、娱乐心情。
我在读《水浒传》的过程中,说实话,很多人物的名字都没记清楚,但是那些激动人心的打斗场面和曲折变化的情节却不断在脑海中盘旋。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很向往梁山好汉们“说走咱就走”,“路见不平一声吼;风风风火火闯九州”的痛快和潇洒。
老不读《三国》,少不读《水浒》,是有原因的。熏陶式阅读,看似”无心插柳“,但往往能够“柳成荫”。少年时代,血气方刚,如果偏爱阅读《水浒》这样打打杀杀、造反起义的小说,就容易一时冲动、惹是生非。
不过,这也恰好证明:如果是比较纯粹的精神食粮类读物,就适合熏陶式的阅读,所谓的”开卷有益“,我想跟这个是分不开的。只要你愿意读,无论读物的多寡,无论档次的高低,也无论是否深入思考,你都会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受到书中内容的影响。“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如果不是抱着“金榜题名”或者“建功立业”的目的,都应该以熏陶式阅读的姿态,从容面对书山学海,自由遨游。相信无功利的阅读能带给我们情感享受,也能使我们的精神底蕴不至于太过苍白而黯然失色。记得教我西方文学史的大学老师曾经说过,当古代劳动者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自己破旧的小木屋,打开《民间故事》的时候,霎时间,他们的世界金碧辉煌。
02
解题式阅读
很显然,解题式阅读,这是针对作业或者考试而言的。我们通常跟老师交流,说孩子的阅读能力差,经常丢分,指的就是这类解题式阅读。学生们交流学习,说我的阅读很差,自然不是说自己不爱读书,而是阅读解题方面存在较大问题。
上周,我给一批孩子上辅导课,内容就是升学考阅读方面的。我毫不隐讳地跟孩子们说,这节课我们要学很多解题的“套路”。大家听完都笑了。前不久,网络上流传这样一句话,“自古深情留不住,总是套路得人心。”我是不是可以这样调侃:“向来熏陶不靠谱,还是套路得高分。”听起来有些极端了,不过的确可以说明,要应对考试,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的训练还是必不可少的。比方说,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理解句子的含义,这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答题规律以及答题模式就完全不同,如果我们只是跟着感觉走,多半是很难拿到理想分数的。对于考试来说,熏陶式阅读不是不能有,但它主要是针对平时的日积月累和慢热感悟。
如果平时注重大量的熏陶式阅读,又能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总结解题规律,摸索答题套路,那么应对考试就不成问题了。
03
致用类阅读
最近,我接触了一部分《时间管理》《知识管理》和如何高效工作的书籍,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突出实用性。让人读完之后能够明白,如何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如何去做,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任务,获得成功,取得成就。这是这类书籍追求的效果。
谈到致用类阅读,不禁想起一个笑话。一位新媳妇想在公婆面前表现一下自己,于是临时买了类似《教你做美味私房菜》自学烹饪的书,在厨房里一边横一眼竖一眼看着书本上的做菜流程,一边叮叮当当摆弄着各种炊具。忙乎了半天,其结果就是大家吃完之后呆若木鸡,一脸苦笑,或者都默默地上一趟洗手间,而后各自找机会补餐。可想而知,这类媳妇待嫁前养在深闺人未识,难得进一次厨房,也只是打打下手,哪里懂得烹饪调味呢。
复习这个笑话,无非想告诉大家,致用类阅读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如果有谁认为买一本《炒股圣经》这样的书,就可以像巴菲特那样,摇身一变,从金融都没学过一天的屌丝立马蜕变为分分钟都会发财的股神,那一定是书商和广告的错。
原因很简单。理论和实践还差着一大截的距离。虽说致用类的书籍,指向的是人们如何提高自己的工作成效,但知识要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功效,往往要经过一个尝试、摸索、改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所处的具体环境和具体条件,大胆运用致用类知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过程和方法。在大背景改变的情况下,还要有大胆改造和创新的勇气。这样,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才不会落空。
把这些纯属个人阅读经验的思考所得,整理成文分享给大家,如果能让有缘的你,有所思更有所得,那就心满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