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刻接纳
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会产生自己特有的想法。
老师和家长总是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感受,接纳。
不会用教学目标要求或者成人的高姿态否定孩子们想法,建议。
甚至对于孩子的特别反应表现,也会静静地陪伴,接受。
让孩子有一个愿意全身心放松、表达的氛围,产生信任感。
二、时刻做出反应
把孩子看做与自己是一样的平等独立的个体。
在阅读的过程中,对孩子的各种疑问和表现给予反应和回应,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是被重视的。
孩子也会在老师和家长平和正常的回应中进一步认知。
丰富知识的同时,内心充满被尊重的喜悦感和满足感,情感充沛。
使得孩子更加愿意与老师和家人们亲近,更加愿意信任我们。
三、时刻反思
老师和家长都不是完美的人。
在阅读时,当孩子表达的观点和我们“理所当然”的认知不一致时,不要急于否定孩子。
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为什么孩子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这样的想法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孩子的认知往往能带给我们新的视角,转变我们老旧固有的认知,这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所以要时刻反思,孩子也会在我们自我反思的过程中看到我们的真诚,愿意和我们分享,愿意相信我们。
四、时刻改变自己
其实孩子是我们的老师,是我们的镜子。
通过孩子的观点和行为我们反思自己,意识到我们自身的狭隘和不足之处,就会去积极主动的改变自己。
我们的改变,一方面会提升我们自己,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孩子认知世界的态度。
孩子影响我们,我们改变,再以美好的状态陪伴孩子,与孩子共情,产生深度的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