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说法:妈妈对孩子的爱至少长10个月。而爸爸对孩子的感情是后期培养的,也是慢热型的。女儿玥玥出生前爱人怀孕期间,我以为自己做好迎接小生命的准备了,可是当玥玥2013年12月19日出生的那天,我就头大了一圈。女儿浑身红扑扑、肉嘟嘟的,虽然可爱,也知道他是我的孩子,但是确实谈不上有多么的爱她。接下来就是各种忙乱,各种的闹腾,一会拉了一会尿了,一会哭了,一会摔了。围绕这个小家伙我们家发生了很多潜移默化的变化,爷爷以前是个不苟言笑的人,现在见到玥玥甚至提到他的孙女脸上都会浮现笑脸。奶奶和爱人每天各种无微不至,每天各种嘘寒问暖。那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掉到地上怕碎了。只有我相比他们似乎还没有“热起来”。
这一切,在女儿咿呀学语,开始会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之后,也在她三岁左右她能够给我做简单沟通和交流的时候,我发现我对女儿的情感像陈年的女儿红,越来越浓烈,越来越醇美。在女儿出生之后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女儿出生,一天天把她养大,是不是父母的养育之恩大于天?孩子就天然欠父母的养育之恩?
在我看来,孩子不光不欠我的反而我亏欠孩子的太多。慢慢的思考发现大家嘴上说的道理,逻辑上未必站的住脚。以前只当过儿子没当过爹没资格说这些。为什么呢?
1、我把孩子带到人世,我事先没有征得孩子的同意。假设给她选择权,在她没出生之前还不是我的女儿,没有任何心理和道德压力的情况下,我怎么确信她不会选马云家,美国总统家呢?或者某个学者甚至科学家的家庭呢?至少也应该选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吧。
2、我把孩子带到人世,孩子未必幸福。孩子在慢慢人生道路上遇到各种坎坷,各种困难是大概率事件。虽然我有最美好的愿望,希望所有美好与我的女儿不期而遇,可是我没有能力改变世界变化莫测的本质,世界也一直存在丑恶的一面。我即使可以保护她、呵护她,能一辈子都帮她解决困难吗?显然不能。
所以,我不是孩子的恩人,孩子才是我的恩人。她是在没有选择权,冒着有可能不幸福的风险,来到了我的家,同时给我的家人带来了无尽的的欢乐。让爷爷奶奶尽享天伦之乐,让我和爱人的情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成熟,是玥玥宝贝增加了我生命的宽度,让我的家庭生活充满欢声笑语的同时丰富多彩。每每想到这些的时候,我都反复提醒自己,对待女儿要耐心一点,在耐心一点,孩子不欠我的。有时候也会想:我像她一样小的时候,有她做的好吗?有她优秀吗?我看未必,我也没这份自信。
抚养她长大成人,是我的义务。在抚养她一天天长大的过程中,我希望她能够:健康安全,保持善良,好学上进,慢慢独立,对未知世界永远充满好奇。如果她能够慢慢变得有责任和担当,我将更加欣慰。毕竟好好算下来孩子能够留在我身边的时间无非到上高中,一旦上了大学,恋爱结婚。她的时间几乎都不属于你了,想见一面都难。她终将羽翼渐丰,终将属于更广阔的天空,我绝不能以爱之名强制把她拴在身边,那也不是真正的爱,那是充满自私的爱。那么,现在我为什么不珍惜和她相处的时间呢?
孩子是未来,但不是全部未来,孩子慢慢能够独立面对这个世界,才是父母的成功。
在玥玥成长的过程,我不想给他太多的压力,能够快快乐乐的成长,慢慢的独立起来比什么都重要。这并不代表我对她是放任自流,任其发展。恰恰相反,相比爷爷、奶奶和妈妈我的要求是最多的,规矩是最多的,也是最严厉的。但是我的要求和规矩大概就是个“圈圈”。而且这个“圈圈”比较大,只要她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够亲近美好,远离邪恶,我觉得也没必要事无巨细的每件事都去管。
她虽然是个“小人”,但她是个单独的个体,在老师、家庭还有社会的教育下,应该是具备独立人格完整的人,她也必须终将独自面对这个世界。我要发自内心的尊重孩子,努力引导她往正确的道路上去走。在这方面,自从女儿进了幼儿园,我真切的发现:她每天都在变化,每天都在成长。这肯定离不开老师们的教导,离不开班集体的作用。玥玥生性开朗,活泼好动,适应能力较强,在学校,在集体中,我相信对她的成长非常有利。老师们和学校的付出,我语言或者文字上表达再多的感谢,都嫌贫瘠和匮乏。但是我还是要感谢。感谢老师,感谢老师对我家小玥教育辅导,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是老师的话,我认为比老师更伟大的职业是:幼儿园老师。这不是我的奉承,跟学龄前儿童打交道是最累的,也是最辛苦的。这谁谁都无法否认,所以我还得感谢老师,一万个感谢。
我们家的“家法”是小板凳。孩子光着脚丫不穿鞋在屋里乱跑,爬桌子,说脏话,乱发脾气,规定洗刷的时间没有完成,等等。都有可能会被惩罚。犯了错误,就要到小板凳上坐着去冷静冷静。而且,我尽量公平对待孩子,不让孩子说脏话,我自己也不能说。
一个小故事:
每天上学前我们家像打了一张“战役”,前天因为时间紧张,担心迟到,可她还会各种磨蹭,我忘了因为什么我对她严厉的吼了一句话,其中有一个“屁”字。然后玥玥表情都变了,马上要哭。
我冷静了30秒,我给她说:“爸爸不该吼你,也不该说脏话,我也接受惩罚,坐三分钟小板凳。”这话说完我也是这么做的,我真的去小板凳上坐了3分钟。我发现我的女儿那一刻很开心,虽然她也许不会表达,但是从此她知道爸爸说到做到,言行一致。并且犯了错误同样也要接受惩罚。
在与女儿互动的日常生活中,我坚持的是:犯了错误,要接受惩罚,干的漂亮就鼓励,鼓励而且要具体,尽量不用你真棒的笼统词汇,比如她画画,我不鼓励她真棒,我会鼓励她:你的画,色彩真鲜艳。另外,就是界限感尽量明确,让孩子知道边界在哪里,而不是给她模糊不清的概念,比如:快点,快点。多快是快?还比如:差不多。差多少是差不多?因为,在职场工作多年,我真切的体会到:不能量化的目标是没法完成的。做的好坏全凭领导心情,我不能这么做。
当然,我也知道,我还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我也真心的觉得:为人父母应该不断学习,因为连干个厨师,开个机动车上路都需要学习,凭什么教育孩子这么复杂的工程,不通过学习就能胜任呢?
最后,对于给我女儿玥玥提供过帮助的老师,同学,朋友我一并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一个想努力当个好父亲的人的感谢。我们在教育孩子这条路上共勉。
侯玥怡的爸爸
2017年12月15日,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