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读了华杉讲透经典之《论语》,可以说很系统地学习了一遍华杉解读的论语,孔子讲的很多东西,都是日用常行。很多金句是之前读书没有读到过的,且读过这本书后,金句中的孔子和弟子问答的场景很容易浮现。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是,它推荐了四书的学习顺序:《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上高中的时候考试考古汉语知识,当时背过四书五经,但直到如今才开始读四书,倍感惭愧。
上周读了《大学》这本书,道理很浅显易懂,是本入门书。需要将原文及翻译文对照来看,原文缩略表达确实有些词意不好把握,但结合译文来读就很好理解,感谢朱熹同志的注解。曾国藩说,如果你没读过《大学》,就不要说自己是读书人。所以如果我们自称为读书人,一定要读读《大学》这本书。《大学》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叫八条目,讲“止定静安虑得”,是讲学习、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给一生的学习打下基础。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都属于自我修养的范畴,强调个体如何进行修养自身品性。
“格物致知”就是通过对事物的认识和研究而获得想要了解的知识,而不是通过对某本书的查阅而获得知识。简单地讲,就是倡导实践,强调用实际行动去论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道理。
“诚其意,正其心”就是意念要真诚,不自欺欺人,学会端正自己的心思,驾驭自己的感情,以保持平和的心态,这样才能集中精神,修养自身品性。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的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家庭走向社会,由独善其身最终转向兼济天下。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喜欢学习的人就接近了智,努力实行的人便接近了仁,知道羞耻就离勇不远了。而知道这三点以后,我们便有了自我修养的方式,最终得到管理他人的方法,就能管理国家,平定天下了。”
我没有按照顺序读,读完《大学》开始读《中庸》。《中庸》是宋朝之后儒学家们研读的重点,它强调“诚”,认为“诚”是实现“中庸之道”的关键。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就是说由真诚而自然地明白道理,被称作人的天性;由明白道理再到真诚,被称作人为教育。真诚自然会明白道理,明白道理后自然可以做到真诚。
俗话说心诚则灵。灵到可以预知未来的吉凶祸福的程度,那是圣人才可达到的境界。
通过阅读四书中的“三书”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前人总结的宝贵经验我们要积极地去学习,运用,没有必要重复地去发明车轮。要在领悟圣人们哲理的基础上,指导自己实际的工作,在实践中塑造自己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