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这一年,我给自己的关键词是整理,整理一切,坚持阅读、运动和书写,打扫心灵空间。这些一定倒逼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工作、家庭、生命的源头等等一切,直到把心里的每处幽暗和褶皱整理地平平整整,直到把心房打扫地敞敞亮亮,然后迎接那个真正的自己——回家。”
“一个小时的时间足以整理好办公桌,一天的时间打扫房子也必定够了,心里的尘埃需要多久才能拂去呢?我给了自己一年的时间。一年,允许心灵自由驰骋;一年,用读书、运动、写作的方式涤荡掉积年尘埃,修复好累累伤痕,一年应该够了。”
。。。。。。
重读自己写的那篇文章《再见2022,你好2023|一年为期》,依然动容。我终于承认——文字,一经写出,他就不再属于你自己了,他有了自己的生命,你也是一个一直在在成长变化的生命,今时今日的你再也无法写出那时哪日的文字,你现在写的文字也仅能代表你此时此刻的心境状态。那时的热情不是没有了,只是好像没有那么用力了,从那动情的文字中又窥见当时自己的微微傻气,什么都没有,只有一腔热情的傻气,这样的热情或者说是一种张满的豪情壮志能持续多久呢?
“把心里的每处幽暗和褶皱整理的平平整整”,“心里的尘埃拂去,一年应该够了?”。呵呵,你是哪位啊!如此狂妄、自不量力,你以为心里尘埃是什么?自以为是地清扫了一年,您扫好了吗?非但没有,反而越扫越看到更深更大的伤疤,更深不见底的幽暗。哼哼,这是一年以前的你立下这种豪言壮志的时候完全没有意料到的吧?
运动、读书、写作。。。都做了。写作坚持的不算好,甚至称不上写作,只能叫记录。你还曾豪言壮志要成为作家,有点儿可笑了。不要说成为作家,成为作者也算你的本事!而你混乱、纠结的思绪甚至很少能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这算哪门子写作?现在的我仍然不想过于妄自菲薄,史铁生都说了,“写作这个事情是需要等待的,不能急。。。”,称不上作家,起码我总能当个文字爱好者吧?
突然有一点点感触,什么样的文字才是好的?我想富有耐久的生命力的文字才是好的,经得起推敲、折磨,你反复品味,一遍又一遍,一遍有一遍的味道和体悟。这就是那些经典的文章,经典的书籍生命力所在。依照这个标准,我的这些文字肯定算不得最好的文字,因为他甚至经不得一年的推敲,唯一能说得上的只剩当时傻头傻脑、不留余地的热忱,这种热忱因为必定会减退、消失、转化,才显得有那么些珍贵的意味儿。我们不能总是否定自己,对吧!我们不能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去否定孩童时期的稚气未脱,也不能站在过来人的角度对年轻人指手画脚。这么说来,你自己也不能在回望过去的时候,总是充满后悔的情绪,对吧?
如果没有定下那样的豪言壮志,你不会读了那么多书。如果没有读那么多书,你也不会有今日更深度的思索,不管一年还是几年之后,或许你依然停留在情绪的迷茫和热情空前高涨中反反复复,你不会有什么实质的成长。如果没有开启运动、读书、写作这样的生存模式,你不知道什么叫“精神成长”。只不过你低估了这条路的困难,你走的很蹩脚,在精神成长的道路上你好像一个刚刚焕发意识的婴儿。这么看来,这路上跌跌撞撞,到处碰壁就在所难免了。因为这条路上,你是婴儿,也是孤儿,无法指望任何一个人像你肉体真正是个婴儿的时期一样给你照顾和帮扶。你只能凭着自己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