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中,“免费”已经与互联网渐行渐远,音乐、游戏、书籍,现在甚至文章、观点都已加入付费的行列。有人开始质疑:“免费”难道不是互联网精神的一部分么?现在的付费大潮是否与互联网精神相悖?
事实上, “免费”是互联网精神的一部分,但是,它是互联网精神的一种结果。
“自由、平等、开放、共享”,这些可以部分代表互联网精神。而一个资源,不管他是什么,要彻底的做到“自由、平等、开放、共享”,无疑应该免费。
如果收费,势必就有门槛,比如只能在某一类客户端、某一设备上使用,所以这就不够自由;
如果收费,就存在差别,一部分人能享受,一部分人不能,就不够平等;
如果收费,一定有技术门槛来防止破解,这就不够开放;
如果收费,就不可能顺畅的传播,也就没法共享。
那么“付费”是不是违背了互联网精神?确实如此,但是,这未必是一件坏事,因为现在的互联网,已经不是当时提出互联网精神那个年代的互联网了。
以前加入互联网是有门槛的,是高素质高水平的人运营交流分享的媒介;互联网是小众的,是少部分人的乐园,更多的人甚至都没听说过很多社区的存在;互联网是高贵的,它远离大众,身在其中的人都对其有一种敬畏,一种自觉维护它的意识。
而现在加入互联网没什么门槛,也很大众,互联网本身已经沦为服务现实的工具,所以也就产生了种种变化,其中最大一个,就是从免费到了付费。
在过去,我们为什么愿意免费分享?
因为我们感觉到自由、平等、开放、共享。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们在一个特定的小圈子(某一社区、平台)里,在免费分享的同时,也会免费获得;很多技术大牛在说自己为什么愿意免费分享的时候都提过一个观点:“我当时还是小白的时候就是这些大神免费带我起来的,我现在也愿意来带新的小白。”在这个小圈子里,大家都是真诚的,发布资源,会得到大家真诚的赞美和感谢,也会更多的让人们来分享。
而现在,我们为什么不愿意免费分享?
因为我们感觉不到自由、平等、开放、共享。
原因也有两点:
1、受众的变化。
以前我们与我们分享的都是和我们有相同爱好,水平相似的人,在一个封闭的社区中可以获得满足;而现在我们的分享在很大程度上会被“伸手党”所接收,在他们眼中分享不是相互的,而是义务的,分享得到的不是赞美和讨论,而是谩骂和不知限度的索取。
创作者和受众是不平等的,是不自由的,创作了东西仿佛就被其绑架,不更新,挨骂,不维护,挨骂,不好用,挨骂;还没法和人探讨解决方案,自然感觉不到“自由、平等”,也就不愿意“开放,共享”。
我们一般人做事不就图名利二字么,既然分享还被骂,得不到名,那如果不得利,我为什么要干这个事。
2、自身身份的变化。
以前,互联网是个有点拟人化的地方,你感觉自己从互联网上获取了很多,就自然而然的应该回馈互联网;
而现在很多人在互联网上分享经验,本来就有所图,他们有的经验完全从生活中获取,有人并不认为自己从“互联网”这个概念里有所得,有的就没有回馈的这个意识,甚至不认同互联网精神,所以更不可能免费。
所以结论就是:
我相信互联网精神还在某个高门槛的小圈子里保留,但是“免费”这一互联网精神的产物,随着互联网的流俗化已经慢慢远去了。
P.S.这里面还有两个原因我认为也和“免费”到“付费”的变化相关,但是似乎与文章主题关系不大,遂附后:
1、支付手段的方便化:以前想变现很复杂,现在有了微信和支付宝,这一过程变得简单而透明;
2、“免费”这一概念的准确定义,我不认为夹带广告和私货的东西可以称之为“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