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修说,一个人吃得很多的人有两种可能,怕死,及觉得没有人爱自己,人如果感觉不到爱,会害怕死,吃更多的食物。如果在爱中是满足的,不会害怕死亡也会吃得更少。
人对待食物的方式大多与心相关,贪婪,情感匮乏,缺乏同理心,自暴自弃,导致缺乏觉知的进食,一些疾病和进食很有关联。
何为饱满而充足的爱呢?起码是心意同等,精神意识同等,灵魂层面相近,彼此都是专注,用力用心对待,而这样的情感是可遇不可求的。
昨天和朋友聊天,她说她妹妹30多岁了还没有结婚,她以前和父母一样都为她着急,但现在她想通了,顺其自然。为什么一定要步入婚姻呢?如果得不到特别满意的对象,还不如一个人。她说妹妹有房有车,工作很好,各方面条件也不错。
一个人至少有自由,没有人给她添堵。
优秀的男人已经在婚姻中了,要么是别人挑剩下的,很难遇见相匹配的对象。
也有少部分中年男人想用极小的成本去新鲜刺激一下,获得欢悦,却不敢有任何担当责任,把自己置身于安全的框架内,想齐人之福。其背后的本质不过是玩弄的心态。
这样的人对自己的灵魂内心,身边人,他人又是什么心态?
我与朋友分享台湾作家胡因梦写过一句话,“爱情是宿命布下的局,婚姻不过是给世俗的一个交代。”
当今社会,一个女人精神强度足够强,内心有足够力量,无需在婚姻中获得安全感。
在婚姻中,绝大部分女人付出的远远比男人要多,毕竟在男人家生活,要迎合男人家的生活观念,一些三观,老家很多地区男人骨子里仍然是大男子主义思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婚姻不再是人们的必需品,必选项,而只是多选项之一。
我曾对朋友开玩笑说,如果我早些年开始写作,我的人生重来,也许我不会步入婚姻,不会选择生儿育女。另一个朋友她也是这观点。
现在的社会环境也足够宽容,可以允许任何一种活法,我的学员群里有好几对选择了丁克;有人选择了不婚主义。各人有各人的人生意愿,每个人做好自己就足够了,而不要去指责嘲笑他人。
其实多少人自己这辈子又活明白了?不过是人云亦云,不过是在乎世俗的眼光而已。
我很佩服羡慕那些真正为自己而活的人,精神意识层面越高,思想认知越高,越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知道自己要什么,更加有自己的判断力。
也有人会说,生孩子将来为社会做贡献。谁又知道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如何呢?一种孩子是来报恩的;一种孩子是来报仇的。
生孩子的好处是让我们觉得比较热闹温暖,看到自己基因的遗传,享受天伦之乐。同时也会耗费我们很大的精力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