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潇清妩毓
童年的时候,农村家家户户都养牛。因为当时的机械化程度不高,牛耕技术还是很重要的,牛对农民来说,太重要了,能顶一个非常棒的劳动力。牛一是可以帮忙耕地,二是可以生小牛卖钱。
所以我从小就是放牛娃,春天草发芽之后,几个小伙伴约好,吃完饭就牵着牛去田地边放牛。母牛的肚子都很大,所以要吃很多的草才行,所以我们一出去就得半天才能回家。
幸好大牛如果没什么意外情况它还是挺听话的,因为有牛鼻环,你使劲拽,它就吃疼,所以还能驾驭。
但是如果它犯了牛脾气,牛鼻环也没用,因为小孩力气总是小的,我有次被它拖着走,就赶紧撒手了。不过幸好牛不犯脾气的时候多。
刚下的小牛是没有牛鼻环的,等到快要能干活的时候就得给它穿上牛鼻环了。我百度了一下,给小牛穿牛鼻环的过程。
要给小牛穿鼻环,先要准备一根长三到四寸的长钉子,或者细钢筋,大概筷子粗细,一头要磨的很锋利,穿牛鼻孔用的。再准备一根铁丝,或者那种外面有皮的铝电线,一头打上结打大一点,做牛鼻环用,老虎钳一把,穿好后打结。
穿环必须要一群人才行,因为太疼了,人少了不好控制,暗暗吐槽人真是太坏了,哈哈。然而又不得不佩服农民的智慧,似乎从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古人就用牛耕地了。
汉代《牛耕》砖画出土于嘉峪关5号壁画墓,图上绘二牛,一白一黑,牛身细长,角下弯上直,牛鼻有环,但无缰,说明牛驯养得已很温顺,他们已经懂得用牛鼻环来控制耕牛了。
小牛没有牛鼻环的时候,也不用绳子拴,所以它特别的自由,放牛的时候就需要多操心。因为它会到庄稼地里去祸害,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庄稼是最重要的,祸害庄稼是要遭天打雷劈的。
所以我们为了驱赶小牛,真是费心劳力,所以当时的我最讨厌放小牛了,然而必须还得有那个过程。没有卖小牛的钱,我的学费就没有着落,所以必须得认真放牛,吃的多,长的又快又壮,卖钱才多。
刚开春的时候,草色遥看近却无,放牛是很累的,一天下来能窜直腿。草长得茂盛之后就好多了,然而有时候很奇怪,你看着草很茂盛,把牛拴那儿,它却不吃,也不晓得什么缘故,只有它想吃的地方才行。
记得书上都说放牛娃能骑牛背上,我似乎没怎么骑过,因为它没那么听话,都是步行牵着它去的,即使吃饱之后,也从来没有骑牛回家过。
最佳的放牛地点是南河,村子南边的龙丹河,因为那时水很少,到处都是草,也不用担心牛吃庄稼,我们可以尽情的玩。妹妹比我更会玩,他们会带着扑克。
放牛的记忆已经很遥远了,如今就只能记得这些了。牛吃的太多,春夏秋吃草,而冬天得吃玉米秸杆,用闸刀铡的一块一块的喂牛。
后来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了,玉米秸秆都是粉碎的,所以喂牛的话,还需要单独人工掰玉米,割玉米秸秆来喂牛,这是一个极大的工作量。
自从父亲08年生病手术以后,这个工作量无人可干,就把牛卖掉了。我家的养牛生涯从此结束,今天终于找到了照片,发上来,留作纪念。牛是我最佩服的家畜,向它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