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恩叔是我的堂叔 但几乎从未认真的叫过他一声叔叔.80年代初.家庭底子薄.不是工人 也没念多少书。靠耕种土地度日.在市场经济刚放开那个时代.偏远乡村像他这样的人很多. 这类人相对和村里到了一定年龄便成家立业的人来说.显的有点愚笨.导致他们结婚也难.发家致富也异常艰难.元恩叔后来就娶了一位智商偏低不会做家务的女人为妻. 也就是名字叫能秀的婶婶.但她实在和他名字能干 秀外慧中的意思联系不到一起.
就这样元恩叔叔和能秀婶婶苦渡光阴 缺吃少穿受人白眼的生活了一年又一年.并生下两个男孩.文科 文华.那个年代.读书有文化显然是改变命运的方式.两个孩子起的名字也可感受到元恩叔想让后代出人头地的良苦用心.
乡村生活种点地吃饭到是没啥问题.但余钱却是没有的.2000年以后.元恩叔一家人也搬到城里租房子住.方便小孩念书自己也打点零工.上有老下有小他一个人赚钱养家糊口.日子过的很是艰难.但元恩叔也别无选择.脏活累活不桃不拣.家族成员之间婚丧嫁娶.洗碗烧水也每每都是他.元恩叔粗枝大叶的一个人.但对自己的妻子却很细心照顾.事宴上帮了忙在外面吃点稀罕东西都不忘打包回家让婶婶也品尝一番.这或许就是苦命人理应当相互照应吧.说是一个家但就居住环境来说真的太不像个家了.况且居无定所也没个自己的家.有一年我回老家.和三叔去用车拉个东西.路过一个荒郊工地.三叔用手指了一个方向.说那就是你元恩叔住的地方.杂乱丛生的一个类似建筑工地处 .有一个小房子.黑灯瞎火也无光亮.可想他的光景实在不好过.后来两个儿子也先后缀学在家.他对儿子以文化改变命运这一期望也离他渐行渐远。
日子辛苦.但元恩叔也慢慢让生活过的稍有起色了.几年下来省吃俭用靠自己的一副身板下苦力也在繁峙买了一套安置房.房子倒是买了.但里面空空如也.家俱家电对他来说不敢奢望.也无力购买.因为离我父母家近.叔叔和婶婶偶尔也去我家串门看会电视.闲聊时元恩叔也抱怨城里生活用钱的地方多.东西贵。但相对比起以前居住环境来说他还是欣慰的.说起来也会漏出难得的一丝笑容.毕竟现在有了自己的家.又时他也会和我爸爸说.唉!城里倒是个好地方.可这地方真不是咱这种苦命人在的地方。
事实是元恩叔这番感叹没多久.在自己的房子里住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突然去世了。那天我接到我父亲打来的电话说元恩叔去世了.我一下悲伤之余特别感叹命运对其的不公.
原来元恩叔那天上街回来.突然头晕目眩倒在小区门口就起不来.自己费力掏出电话给别人让给儿子文科赶紧打电话回来.后来我家叔侄们手忙脚乱的把他扶起来又抬到医院.医生说这是脑益血快去太原手术救治.于是又把处于昏迷状态的元恩叔拉到太原.到太原医生一看已经回力无天.说快回哇.趁现在尚有一口气晚了在这里去世,尸首也运不回去.还得在太原火化.这话一出.我的叔侄们无不眼前一黑立站不稳垂泪动容……事发突然可怜元恩叔简单交待了一下后事在返回途中即将到家时在车上就昏迷状态下去世了……
元恩叔去世打发他时,以前村里的族人差不多全到起了,无不眼泪婆娑感叹他的短暂一生……连在旁人眼里不进油烟智商偏低的婶婶也是悲伤欲绝哭个不停。村里教过书的任老师亲自来做他事宴的咨客,忙里忙外直到下葬。
像我一样大多数人元恩叔在世时完全忽略这个人的生活轨迹,我也只有偶尔和我父亲通电话时会说起他的一些近况,具体他的苦日子他的心酸都没个深入了解。偶尔见个面也是一些泛善可陈的话语。现在一下人突然去世不免心怀感慨同情,对他人生进行个梳理。细想下来发现他确实安身立命老实本分。极尽苦难的一生也尽自己力量照顾家人没自暴自弃,也是难能可贵.现在想起来他平凡苦难的一生唯有一件事情可以说是他的壮举,那年他的亲妹妹我堂姑因家庭琐事吃鸦片自寻短见死了,按晋北风俗元恩叔作为死者人主身份去参加妹妹的事宴。在饭桌上悲从中来,为自己妹妹的死鸣不平,他一下站起来把桌子掀翻在地悲壮地站在哪里大哭起来。
世事沧桑难料.好日子刚有一点迹象.他却去了.没过一天好日子的元恩叔.希望你来世安好 轻松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