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到大还算比较喜欢看书的,上中学的时候看路遥《平凡的世界》,《基督山伯爵》《飘》都是一口气从白天看到晚上,特别是高中毕业的2个月,我看完了几乎金庸的武侠,倪匡的科幻,没有觉得丝毫疲惫,其实右眼视力下降了0.2,那时候觉得除了课本就是读这些开心快乐的书。大学毕业的时候把家里唐宋元明历史书都读了一遍,后面也分不清楚演义,更不用提正史和野史的区别了。
毕业开始几年做工程师,喜欢科幻和想象,特别喜欢玄幻,自己沉寂在角色当中,拿着电子书不能释怀,读完了起点网排名靠前的大部分玄幻小说,《盘龙》,《吞噬天地》,《诛仙》等等,那时候从没觉得读书阅读是件困难的事情。
最近几年买了很多书,都没有看完,开始自己觉得是没时间读,有些体系化的书籍都没怎么拆,下面是办公室部分图书,还不包括家里的书,家里还有很多哲学书籍,小说我都是用Kindle和微信读书了,《国富论》等很多书只是看了开头,樊登的书听了很多。
今天看了洋葱读书法才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阅读的本质是在可以利用的时间里,以你自己能理解的程度去学习。这里有三个核心元素,人,读物,输出。
从根本上思考问题还在于自己,我们读书没有设定目标和目的,有些好的工具没有使用,读书需要一定认知的,需要观察力,理解力,兴趣的支撑,不然会让你逃避阅读,只愿意读小说这些不动脑筋,很轻松的书。
所以,我们真正开始阅读一本书,一定要明白自己的阅读动机并发现兴趣点。
我们读书为了什么?可能为了应付考试,工作需要,或者朋友推荐的,或者单纯希望在某些领域获得专业知识,学会社交,学会演讲等等。有正面,有负面,有自己主动的,也有被迫,不管如何,都有自己的目的,我们需要是找到对阅读感兴趣。
兴趣金字塔底层是感觉兴趣,上面是学习兴趣,学习多了,专业了就可能成为职业兴趣。
我目前看小说和专业书籍没问题,读管理和哲学书籍费劲,估计是没有对这些书籍产生很好的兴趣,专业书籍是因为需要成长提高必须学习,很多书看着好就买了,可能过时了都不一定看完,这次认真学习完洋葱阅读法和怎样读好一本书,作为自己二次阅读的起点,后面有输出倒逼自己成长,还需要掌握好时间管理,专注,让自己更有效率,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