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这门独特的艺术所散发的独特魅力,是不分国界,不分地域的。济南老火车站建于100多年前,是一座哥特式的老建筑,被誉为“20世纪初世界上优秀的交通建筑,是当时中国可与欧洲著名火车站相媲美的建筑作品”。
但是这座古老的建筑,却没有避免被拆除的厄运,取而代之的是最新的,可谓尽善尽美的火车站。可是新火车站却也给当地市民和国民们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地标性建筑早已不复存在,人们也只能根据遗迹遗址在回忆中去追寻,去领略它所散发的魅力,去吮吸它独有的芬芳了。最近当地媒体就复建展开了一轮调查投票,想弥补当年的遗憾。
我们应该正视历史,引用德国的一句谚语,“不要埋首于远昔的过去,把握现在吧!”以史为鉴,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看现在。
老火车站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出行要求了,新火车站的建立是势在必行的,我们何不换一种思维方式去解决这件事呢?
新火车站是当代社会发展的趋势,我们是必须要更新的;老火车站作为历史的见证,人们心中的回忆,我们可以再次选址,尽可能地还原老火车站的风采。对于此次事件,我们应该吸取教训,着手保护现存的历史古迹,传承保留文物所承载的底蕴。
在这件事情上,我联想到了自己,对于即将成为一名教师的我来说,教育事业又何尝不需要我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呢?
新课堂所提倡的学生发展观要求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就是把学生看作正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把学生的发展看作一个持续一生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潜藏着巨大的发展潜能;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正确对待学的缺点和错误,宽容的对待学什么不足和失误,要对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充满信心。
对于历史,我们也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历史最大的作用是给人以经验教训,让后人知道该如何取舍。
德国、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给许多国家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战后,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时为德国所犯的罪行忏悔、下跪,赢得了国际上的尊重;而日本的政府不但没有认识自己的罪行,而且还企图篡改历史教科书,以此来掩盖自己所犯下的罪行,其结果只能是孤立于国际社会,受到国际社会的唾骂。
历史并没有真正的科学价值,他唯一的目的乃是教育别人。我们应该正视历史,同时更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现在,以史为鉴,把握现在,放眼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