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行为问题和晚上睡不足有关
1.喜欢东摸西摸的。
2.体重不见增加,因为一直睡不好影响了生长激素的分泌。
3.焦虑、躁动,比一般孩子好动,因为睡不饱反而亢奋。
4.记忆力退步,因为时间感变差会直接伤害记忆中枢海马回。
新手爸妈在宝宝出生的第一天,看着孩子睡得安详的脸庞,心中充满了幸福和喜悦。三个月后这种喜悦变成了恐惧,「他这次会睡多久?什么时候会醒来?为什么到现在还无法睡过夜?」幸福感消失得无影无踪。
睡眠周期
宝宝的睡眠不像大人,一觉睡到天亮,雷都打不醒。人类的睡眠通常会经历几个睡眠周期,从浅眠进入深眠,从深眠又回到浅眠,如此周而复始。这是人类的生存本领,试想在蛮荒时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老虎忙。如果一直在深层睡眠不醒,被老虎叼走了还在睡。宝宝也一样,他每次回到浅层睡眠的时候就会睁眼抬头,看看现在所处的环境是否安全,如果感觉很安全,就可以安心地进入下一个熟睡期。
新生儿一定要在他醒着的时候放在床上或者摇篮里,这很重要,如果孩子睡着的时候在吃奶,他醒来的时候就期望是在吃奶;如果睡着前最后的记忆是在妈妈怀里,他醒来的时候就期望在妈妈的怀里。如果醒来的时候不如预期想象的环境,宝宝就会大哭,这是小婴儿半夜哭闹的一大原因。
还要注意的是,白天不要连续睡超过三小时,例如下午三点睡着了,到六点一定要把他摇醒,让他玩到十点差不多累了就睡着了。坚持傍晚六点后不睡觉原则,不然半夜能把爸妈折腾坏。
用睡眠仪式训练孩子的睡眠习惯(一岁以上)
1.每天就寝的时间应该固定。
2.建立一个睡眠仪式。所谓的睡眠仪式就是在睡觉前有一连串的活动,比如说:刷牙-->尿尿-->讲故事-->睡前祷告-->kiss goodnight-->关灯。每天都千篇一律的睡眠仪式可以让孩子对睡觉这件事情被制约。要注意的是,睡眠仪式不是像电影一样讲故事讲到孩子睡着,不,一切的仪式结束时,孩子照理说应该还是醒着的,只是爱困而已。
3.一但上了床,就不能任意的离开。有些孩子会在床上蹦蹦跳跳,或者尿遁两三次,或者问一大堆问题与理由来拖延睡觉时间。不要发脾气,但也不要回答任何的问题,坚定的让孩子知道睡觉时间到了是没得讨论的事情。如果孩子又跑出房间,把他放回床上,关灯,不要有过多的对话。
4.当孩子半夜恶梦惊醒,可以在床边陪伴他一阵子让他安定下来。不要让孩子看电视,很多孩子的恶梦来自白天电视的剧情。
每个孩子的睡眠模式都不一样,需要的睡眠时间长短也不一。父母亲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睡眠纪律,才能开开心心的教养孩子长大,而不把自己累垮。市面上有很多育儿的书,希望我简短的文章可以帮助没时间研读太多书籍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