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井冈山第二天的培训行程中,自我感觉是参加过所有培训中最有信念感的一次体验。
一大早,我们迈着稍显激动的脚步,去大厅集合。
因为今天可以穿上红军服,背上红军包、背着木制步枪,开始全新一天的课程。这才发现,大人也就是长大的孩子,领取衣服背包的时候,每个人都显的如此美好和激动。
追随当年红军足迹,我们开始了一天的红军生活。
瞻仰革命先烈,寻根铸魂。
一、参观大陇镇源头村的乔林乡党支部旧址
在乔林乡党支部旧址,我们在班主任的讲解中参观学习党支部建立的经过。
乔林乡党支部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是党联系群众,发动群众的最前沿。是毛泽潭在环境恶劣、百姓不信任,特别是白色恐怖下想方设法开展支部工作的地方,他们积极发展党员,带领大家打土豪分田地。
在旧址现场,我们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当时毛泽覃同志带领大家打倒土豪劣绅,夺回财产土地的情景。还以班级为单位,在旧址的讨论室展开研讨。
通过研讨,大家纷纷认为,当时的环境如此恶劣, 那个年代的支部工作能开展的如此卓有成效。从乔林乡党支部的开展工作情况,看到党的建党初心,让我们更加体会到习总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深刻意义。
二、重走朱毛红军挑粮小道;
在挑梁小道上,我们重温了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毛主席、朱老总参加挑粮上山运动的经过。
“毛委员背粮上山”、“朱德的扁担”,朱毛红军一路披荆斩棘,靠的是老一辈革命家们严格自律、率先垂范,带领官兵和群众藐视困难、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勇争胜利。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党务干部,传承好挑粮小道承载的井冈山精神,发挥好“关键少数”的表率作用,需要我们逢事想在前面、干在实处,在关键时刻冲得出、顶得上、担得起;需要我们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忘我奋斗。
三、自制红军餐,深入农户开展调研;
制作红军餐也是本次体验教育的内容,通过分班自制红军餐,将革命传统教育延伸到餐饮文化中去。
在开饭前,大家齐唱革命歌曲《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红米饭,南瓜汤,挖野菜,也当粮,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餐餐味道香。”
歌曲中的歌词,来源于毛委员带头吃野菜的故事。有一次早餐是野菜汤。当时有战士说:“今天的野菜太苦。”毛泽东便舀了一碗野菜汤一下喝完,还说:“味道不错嘛!再给我盛一碗。”红军战士说:“这野菜汤毛委员能喝,我们也能喝。”
同样在这样的背景下,已经40多岁的朱德坚持白天工作,晚上与根据地军民一道,行走在崎岖陡峭的挑粮小道上,冒着枪林弹雨、冲破层层封锁硬是将30万斤粮食挑上了根据地,解决了粮食短缺的问题。这让大家真切体会到了什么叫做“革命理想高于天”,充分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乐观开朗、坚韧不拔的崇高品格,深刻领悟了“坚定执着追理想”的井冈山精神之魂。
四、参观革命旧址八角楼和黄洋界哨口,
八角楼坐落于茅坪村谢氏慎公祠后面的二层土砖小楼。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1927年10月7日来到井冈山,因腿部受伤,当地武装首领袁文才就安排他住到茅坪中央、老中医谢池香的家八角楼阁楼一边住下一边治伤。
进入八角楼首先看到的是右边长方形天井,虽有阳光照进来,但是屋内仍有空气的霉味,墙角长满了青苔。走上前方约有十级木楼梯,左边的阁楼便是当年毛泽东居住的地方。就是在这样艰苦的居住环境里,毛泽东在此居住期间写下了奠定中国革命胜利道路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
在黄洋界哨口,纪念碑前,大家一同在纪念碑前朗诵了毛泽东的著名诗篇《西江月·井冈山》。“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这是名将之风,这是胸中韬略万千,这是极大的战略定力,这是极度的淡定从容。
通过一天的体验教学,大家通过亲临革命遗迹旧址和展示现场转化为教学课堂,带班老师通过将历史事件与人物凝练成一个个鲜活生动、印象深刻的“小故事”,使大家能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革命史实,引导大家以亲临现场、亲身体验的方式触摸历史、感悟历史,自觉探寻中国革命传统的丰富内涵。
虽然本次的体验教学学习时间很短暂,但我觉得这次的学习真的受益终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愿我们可以肩负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青春在为国家、人民、民族、人类的奉献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