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好像一道道关卡,要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方式打卡。15岁要有一个好成绩,25岁要有一份好工作,35岁要有一个好家庭......,我们顺着这些关卡以约定俗成的方式不断地追赶成为每个阶段最好地自己。在这一过程中,多少的焦虑与不安为我们人体制造着疲惫,我们的精神与心灵也被囚禁在一个牢笼难以喘息。
“赢在主动,贵在坚持“,这句话在15岁关卡时以开始陪伴我至今。当我回想起这些历程,发现我一直实践着后半句而忽略了前半句。无论在社交还是学习上一直都与主动背道而驰,更多地是输在被动。这一路走来有人给予我肯定与信任,但自己的能力与分量自己知道,所以一直以来我都很胆怯、很谨慎、很害怕地踏出新的一步。但每次和别人说着自己的自卑与自我怀疑时,别人却不是这么认为,更不相信我是一个自我怀疑、自卑的人。但现实就如此,每天二十四小时我其实都在自我怀疑与自卑,当迈出新的一步时会害怕,但这一切我只是很多时候会隐藏,硬着头皮上,因为灵魂上的某一坚定一直在呼喊。
01
懒是人的天性,但勤奋可以成为惯性
一度自欺欺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勤奋的人,但这一切只不过是自己的伪装,思绪一捋殊不知那只不过是自己的假繁忙。大一到如今别人眼里、自己“心里”都认为自己是繁忙的。社团工作、证书备考、各种比赛......别人眼里的繁忙与充实其实就是用上述作为遮掩自己懒惰的幕布。
身体的惰性它是喜欢玩、喜欢娱乐,喜欢躺在床上耍刷手机,以往总抱怨有做不完的工作,写不完的作业,做不完的策划书,但很可笑的是却有大量的时间躺在床上刷手机。这其实就是我被懒惰的天性支配着我的行
每天至少跑五公里的习惯已经坚持了五六年、每天坚持记120个单词的习惯已经坚持了三年,这两个习惯好像每天的一日三餐在特定的时间去完成,没有忘记字眼可言。但为什么其他事情没有成为潜移默化的东西呢?那很大的程度上是自己前期的半途而废,这种半途而废也是自己体内的惰性过于强大侵蚀了弱小的勤奋。好比如今的工作,因为害怕、因为内心的安逸不断在作祟,所以上班时间总能有种种借口去逃避、摸鱼,这一切都是在自欺欺人。为何不学习一下跑步、记单词这种惯性,让勤奋这一DNA融进身体的每一细胞当中,让勤奋这一惯性战胜懒这一天性。面对如今的问题,把勤奋养成惯性,从而战胜懒惰这一天性,无形中也反应了一个问题:”其实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生活的一切都是明朗朗,万物皆可爱,打破懒惰这一桎梏,成为自己的leader。
02
何其无幸,何其有幸
遭遇失败和苦难的时候,不是牢骚满腹,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忍受考验,坚持努力,将逆境转化为顺境。而在成功和幸运的时候,不骄不躁,抱着真诚的感谢之心,坚持努力,使成功得以长期持续。
幸运是每一个人都渴望的,但幸运却不是人人都有,从小到大我都渴望我的幸运神一直伴我左右,但是好像我越渴望它,它越是不伴我左右;也许从小到大别人都说很羡慕我是独生的,因为我集宠爱于一身,也没有人跟我争抢东西,想要什么就能有什么。但一切别人看到的仅仅只是外表,因为很多的不堪也不愿被别人看到,所以很多的不幸只有身临其境的人能懂。
但也因那些不幸让自己更早的懂事与自立,很多人会认为独生子女是温室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晒,一吹即跨经不起挫折。我不是一个刀枪不入的人,但我还是能看扛得住一些挫折,并不是一击即跨的人,还会锤死挣扎,不撞南墙不死心,不撞得头破血流不撒手的人。这些年一直在挣扎,但是挣扎成功的事情几乎为零。虽然很多事情上我几乎是一个loser,但我坚持了、努力了我不遗憾。
稻盛和夫也说:“苦难不会没完没了,当然幸运也不会永远持续。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消沉,每天每日勤奋工作,这比什么都重要。”人生是由“命运”与“因果报应法则”交织而成的,有一帆风顺的时候,也有遭逢厄运的时候。释迦牟尼称此为“诸行无常”,他还说:“因为无常,所以人生很苦。”总之,因为人生一直在变,所以苦难也一直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