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一篇300收藏的文章,我一直觉得其他人文章赞很容易,收藏很困难,赞藏比逼近3.5:1,比以前3:1要好,我现在写的文章基本上都在4000字左右,这种字数的文章,传播很困难。
有时候我觉得我的文章太长太啰嗦了,我写文章是为了表达自己想法的同时提升自己,这种字数的文章会一直保持下去。
今年写了三篇百赞文章,证明写作能力得到了提升,预言类解读《两个白头翁,一死一落空》:
当我知道这个预言的时候,我还笑过自己,拜登在演讲之后,民主党要换人的呼声正常,特朗普被枪击之后,民主党年轻派是不愿意背上一个“被特朗普打败”的头衔的,这也就是现在拜登指定哈里斯为竞选继承人的原因,年轻有实力的民主党人都选择关注2028年。
经济类文章《房价,茅台与国债》:
与体制相关项目的接待茅台酒的消耗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因此有人总结出来“每公里/茅台瓶”作为一个工程量的技术指标,因为在深山老林中,高山大河中,平原地形中,三种建筑成本是不一样的,但是大致的对公接待差别不会太大,所以这种体量单位更加好用一点。
人口类文章《保守白人的最后一舞》:
现在欧洲大陆的老龄化,提供不了足够的人口,导致美国内部的白人移民减少,政党不得不选择全球移民或者拉美移民。
前者需要游艇或者飞机等高成本手段到达美国,所以这种移民素质比较高,后者两条腿就行,而且拉美经济被美国吸血过于严重,建立不起来完善的教育系统,不能提供大量高素质教育人口,美国依靠移民而强大,同时也会因为移民而衰弱啊。
作者写的东西太杂了,把上面倒叙就是我的创作大逻辑,从人口到经济,再到政治局势分析,我在2021年的时候,强调未来是人口减少导致的通货紧缩,要超发货币来对抗,当时下面有评论说我是坏人。
这就是认知不同导致的结果,我认为未来是通缩,还是非常吓人的通缩,那时候消费者价格指数(即cpi)还在三点几左右。
我的文章都长,我也知道在这个时代,长文章没有人去看,不过获得不了名气,获得自由也行。
我在2018年写《人口老龄化——欧洲与日本》时,就说:
“老龄化是一个双重的问题,欧洲通过移民政策解决了老龄化造成的经济问题,但是反而加重了主体力量对移民的恐惧,这在现在就是右翼的崛起,变成了一个政治问题。
日本不搞移民,他的经济也没有多大的影响?
没有新兴的产业就没有预期,就不会有资本投资本土,所以日本的本土经济近乎停滞,这是很严重的经济问题。”
我在2020年写《面对未来,面对通缩》中说:“
1.中国未来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因为ppi(生产价格指数)与cpi(消费者物价指数)都已经下降了,这意味着售价在下降,利润等于售价减去成本,也意味着利润在下降,对于资本来说,通缩是无法接受的。
2.通缩对于一般人来说能接受吗?
也不能,企业没有利润会破产,社会失去该公司创造的劳动岗位,在售价减少的情况下,为了保持利润,只能减少成本,通过裁员与降薪保持企业利润,导致人们的收入在下降。
第二是预期收入在下降,这两个影响人们的消费能力,降低人们的消费能力又会加重售价的下降,人们没有能力买东西。
5.中国的这次通缩有多长?
短则二三年,长则二三十年。
二三年的基础是许多地方的发展已经度过了高速期,经济发展导致劳动力的流动,流动产生许多的需求,投资的边际效用慢慢凸显。
二三十年的通缩的基础是老龄化,人数量与质量的双重通缩,从成本来讲,劳动力供给增速的下降是从2012年开始的。
另一方面从明年开始就是劳动力数量的下降,从售价来讲,现在依然存在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现象,意味着中国人需要一笔积蓄去应对相关的疾病,这一点在老年人身上尤为显著,当大多数人消费能力收到制约的时候,售价是不可能增加。”
我在2020年写《全球化与美国大选》:“
5.对于美国来说什么情况是最糟糕的?
拜登获得大选,然后没有获得连任。
这会证明美国的社会不是在加速撕裂,而是已经撕裂,特朗普的当选会刺激更多的人去利用民众的愤怒,谁不想当总统呢?。”
四年前的文章是没有带问题,后面基本上都是以问答的形式写文章,又回头看了看以前写的文章,才发现自己的思路并没有变,自己也不是疯子,只是思考问题的角度与大多数人不同吧。
客观规律不会因为主观而消失,他会迟到也会早到,但不会不到,所以研究与分析问题与规律依然会有收益,会有收获。
又看了几年前的作品,我改变了吗?
仿佛没有改变,思路还是那么个思路,难怪会对越来越基础的提问觉得厌烦,是啊,又有哪一个怪胎将自己最青春的年华用来思考这些事情,还不如谈恋爱。
同时也改变了我,毕竟大多数人只需要一个答案,不需要解题思路,大多人想要的是分,是胜利,是利润,而不是逻辑与思路。
许多人说化债之后,债务压力减轻,人们会空闲现金流变多,这个逻辑是对的,类似于最后的成果,而不是代价。
现在经济学对于化债周期内有两个解释:一个的贷款是另外一个人的收入“与前央行官员之疑”是贷款创造存款,还是存款创造贷款?“,这么抽象的概念可能大多数人不太能理解,我举一个例子:
有ABCD四家公司,这四家公司相互欠一百万,这有一百万元,先给A公司,从A公司到B公司,按理来说,B公司拿到这一百万之后去支付员工的工资与生产成本,这时候一个场外机构说,这些债务不解决问题很大,强制或者半强制要求这百万给C公司。
C公司给D公司,D公司再给A公司,这一百万走了一圈,又回到了A公司的手中,四个公司的债务消失了,皆大欢喜。
那在这段钱款转移的时间内,这四家公司生产出了什么商品?如果没有创造出实际的商品,那么实际财富并没有被创造出来。
同时因为无法投入生产,这四家公司还能养生产系统的人那不就是浪费了,剩下财务与一两个人事进行了,这四家公司的员工在这段时间内都没有收入,公司老板都没有工资发,员工只能被动与老板一起过没钱的日子,拿什么去消费?
这个只是非常简单的模式,实际上债务链并不是A到B再到CD的简单链式,A有无数的债主,也有无数的债务,如果这是简单的链条,当年大量的三角债就不会那么难解决了。
比当时的好处在于,过去处理的速度太慢,现金交易,而现在银行系统对企业账后比较了解,过去的技术问题导致这种化债周期时间长,现在的技术发展会缩短这段时间,越快化债,这种化债导致的通缩影响就越小。
上面是技术问题,接下来是人心问题,在没有强力第三方介入,一旦B公司不想把钱给C公司,这个化债链就断掉了。
我在看贵州的新闻,里面提到一个铜仁地区公安局帮助许多企业完成化债转移的实例,我还很好奇这种化债经济行为,怎么公安这种强力机关管这个事情,后来明白,没有强力第三方的介入,这种债务转移不太可能推行下去。
前几天看了徐斌律师的小故事,我才明白贵阳这么高的烂尾楼完成率是怎么一回事,强制收房,还真是数据上面好看了。
本来在首付期房模式下,上面是有相关约束的,比如烂尾楼实际上可以退首付,这个因为对房地产企业财务的监管不是太严格,导致了有约束,但非常少执行,同时上面是有人知道这种期房制度的风险,说明有一定预见性,这个是好事。
为什么是贵州化债,首先债务比例最吓人,基本上是百分之三百,非官方统计是百分之九百,第二时间最早,天津是太早了,天津的爆点也不是房地产,而是国企渤海钢铁,在疫情暴雷的这一批次中,贵州是最早的,先执行一些政策,看看效果,相当于化债试点,积累一些政策经验。
现在大多数整强制收房,房子收了,贷款也开始偿还了,这样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动性得到提升,银行手中不良资产减少,房地产开发商得到货款,也能结算农民工工资,大家过一个好年。
房地产开发商作为B公司,大部分款项肯定是去C公司,还能有一些截留给自己与员工开工资,情况严重一点的话,可能没有截留,房开商在这种情况下肯定是要进一步裁员的。
我听着我同学说,贵州省化债已经结束了,未来的重点是生育率,贵阳百分之八十的烂尾楼已经收房了,我脑中的下意识反应,这不可能。
但看到徐律师的买猪头肉文章,高校建立鼓励生育宣传阵地,铜仁地方的新闻之后,我才明白,市场是无形的大手,政府是有形的大手。
一方面中产在化债周期里面会越来越不行,这种数量与质量的减少,导致天猫与京东的市场会越来越少,拼多多会更强,看淘宝的下沉速度吧。
第二点是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从日本的情况看,需求与产能都在国外,下南洋又会成为这二十年的特点。
玄学也能解释,离火大运,火为南方,为高温,在南方,热带气候的地区肯定更加好。
因为全球化的领头羊美国选了一位孤立主义的总统,不光要对特定国家征25%—60%关税,对所有非美国家也要征10%关税。
下周对今年的经济开始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