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的TED演讲里讲到了打造幸福婚姻,避免离婚的三个方法。演讲者用45%的离婚率这一惊人数字引出他的个人疑问,有什么方法能够防范未然,避免人财两失的痛苦呢?
演讲者随后分享了三个防止离婚的技巧。
首先,千禧一代每天花在电子设备,社交媒体上的时间超过7小时,这也就严重影响了伴侣之间面对面交流和相处的时间。造成的后果就是相比与伴侣开展一次有意义的谈话,和遇到的陌生人来个一夜情什么的要容易的多。
从这一点来说,控制花在电子设备上的时间,多和伴侣分享每天工作,学习,生活日常,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伴侣之间因为缺乏沟通而日渐疏远,导致离婚的风险。
但是要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演讲者认为晚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第一,晚婚可以让防止离婚的另外两个因素(高等教育和高收入)发挥作用。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相对来说从事的工作会比较稳定,收入也会较高,在结识背景相同的交往对象时,有共同点。第二,人类的大脑在25岁以前都在发育,随着阅历丰富不断变化成长的思维会导致曾经亲密爱人相看两厌。第三,20岁时的性格特点与50岁时的性格特点有可能会大相径庭,但是30岁左右的性格特点与50岁时的趋同。晚婚能够从心智思维,生活习惯,性格特点,甚至是道德责任感等方面减少伴侣之间发生冲突的可能。
第二个防止离婚的技巧就是伴侣双方要分享权力,共同为大事做决定。丈夫要尊重妻子,要承担起家庭的责任。说白了就是要靠谱,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而往往做到这一点的丈夫也会被看着是优秀的父亲。从另一方面来说,妻子要要理解丈夫,不过分依赖,能与丈夫一同成长。
第三个技巧是让我感触最深的一点,也是和标题相关的一点。
其实和第二点有点像。伴侣之间要能互相依靠。在伴侣需要的时候缺席,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缺席,让爱人,家人失望的次数多了,也就不再需要了。
应该量力而行做出承诺under promised over delivered, 还是信誓旦旦最终搞砸over promised, under delivered呢?
其实这个技巧适用于所有的关系,并不仅仅是伴侣之间的关系,也并不是用来防范离婚。师生关系,亲子关系,朋友关系,医患关系,警民关系,甚至是贸易关系,政治关系,这些都能套用上。
总而言之,工作,学习,生活中,还是要量力而行,under promised, over deliv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