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上高中学《致橡树》的时候并没有体会到有多好,倒是被归有光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感动的不行,再后来学林觉民的《与妻书》(还有电影《百年情书》)更是羡慕。电影归电影、故事归故事,我是不太相信这种感情的,理想的情感谁都会歌颂,源于生活的百分之二十,剩下的八十自己想象。我看小说喜欢带角色,因为我没耐心读下去,角色的代入让我有一种看电视剧的感觉,第一次读《围城》,我就把大s、汪小菲和安以轩带入,当然现在双方都过得非常幸福,但这也难挡当时仨人的花边新闻,在我心里汪小菲是方鸿渐,大S是唐晓芙,安以轩是苏文纨,现在想想挺搞笑的。今天又温《围城》,又把《春风不如你》的三角人物带进去了,我竟然觉得方鸿渐和秋水有很多相似之处。
我们常常把婚姻比作围城,但是《围城》想表达的可不仅仅是婚姻,生活更是一堵封闭又不透气的围城。海外独自求学是一种孤独、学业的抉择是一种孤独、寄人篱下是一种孤独、爱情的繁琐和情感是一种孤独、名利场的明争暗斗更是一种孤独,这种孤独充斥在围城里,就算它化作一缕烟也漂不出去。我偏偏对钱钟书的序收获颇多,大概和最近的思考产生了共鸣。“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是不是围城的压抑可以和《楚门的世界》联系起来?现代网络无时无刻不监视着他人的生活,我们自己的生活也被别人扒得一干二净。这种网络式的围墙才是真正的可怕和密不透风。
前几天随手翻《中国新闻周刊》杂志,里面一篇《总有诗人跃起》写的很有味道,文字朴素又引人思考,“欧阳老先生退休后在燕南园独居,经常约三两好友在家中小聚,这些人中有老师、学生、保安、食堂阿姨,还有在中关村电子城上班的社会人士。老爷子亲自做饭招待,饭后给大家读报,共同讨论社会热点。生活的苟且虽然处处都在,但不远处的未名湖畔总还有诗人随时要跃起”,这不就是林徽因和冰心的“太太客厅”嘛!序中有言:“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两年里忧世伤生,屡想中止。由于杨绛女士不断地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的写完。”这两件小事乍一看没什么联系,但细细品味颇有“聚在一起暖身体”的味道,当然这里的味道是头脑碰撞、是精神享受、是文口相拥。友人是爱人、爱人是友人,在“暖身体”方面并无差别。这就是爱情啊,能互相在生活苟且中寻找乐趣。前几天好朋友发了一个朋友圈“在我艰苦奋斗的时候千万别跟我说什么要记住你的初心,哪有什么初心,我的初心就是躺着。”戏谑的口吻却是现实的表达。对忙碌的上班族来说,白天辛苦工作,下班累成狗,回家要么出门应酬很晚要么做饭吃饭打扫卫生洗衣服,一天的时间结束了,甚至连静下来思考自己的空档都没有,只剩下生活的苟且,哪里还有诗和远方?其实,这根本不是最可怕的事情啊,最恐怖的是单纯的把诗和远方理解成情怀与远行,而把生活与工作全部当做苟且啊!蒋方舟《东京一年》签售会上,有人提问:“没有钱怎么追求诗和远方”,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问题,思想有多远,身心就有多远。这其实是我矫情的推辞,解决的办法大概就是攒钱吧,哈哈。
我是一个浅显又粗鄙的人,书读不多又读不透还看不懂,《围城》里每句引用都根源颇深,真正人物分析起来我可不敢下手,就这么肤浅且苟且的活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