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只有在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能吸引住思想和激起兴趣时,才谈得上是知识。知识只有在不断发展和加深时才能存在。只有在知识不断发展的条件下才能实现一条规律: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学习就越省劲。
我们要努力使学生把获得的知识不当成最终目的,而当成一种手段,使知识不变成静止的,将死的学问而经常起作用于学生的脑力劳动精神生活和学生的相互关系,其作用于生动和连续不断的精神财富交换过程,没有这一过程,智力,道德,情感和美感的真正发展是不可想象的。
低年级时,刚开始学习时,知识的最重要成分是语言,确切的说是语言所表达的现实的周围世界,语言向学生揭示出他在上学前所不了解的新境界。学生通过语言认识世界,就是在知识的阶梯上迈出了最新的,最宽阔的步子。要使语言生存和活跃在学生的意识中,使它成为学生用来掌握知识的工具。知识不变成将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最主要的创造性工具。
有经验的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如下: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占首位的不是熟背熟记别人的思想,而是学生自己进行思考,这种思考是一种生气勃勃的创造,借助语言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因而也是认识语言本身的细微差别。
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上,我们不要把知识直接端给孩子们,让他们去记住去消化,而是引导他们去思考,通过思考,他们去寻找、去归纳,形成真正属于他们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