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四七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不用出家门,便能知天下之事;不用通过窗户去看,就能知道自然的规律法则。越是向外寻找探求,对道的认识就越少。所以圣人不用出行却能知事理,不观察却能明白道理,无为却能成功。
人得通过实践、通过感官认识世界,老子并不是否定实践和感官的作用。但若不懂得甑别,不懂得筛选,会导致走的越多、见得越多,越是乱花迷了眼。
知识越多,是不是就一定有智慧、有境界、有品德呢?
天下、天道代表着对事物全面的、本质的、规律性的认识,需要我们去实践、去感受,需要我们去静心学习、思考、反观、自省。天下大道归根到底,融于人的内心。内心里有道,便能了解天下的正道,了解天下的大事。这里的“知”,相对于感官而言,是指人的理性思维、智慧;相对于外面的世界而言,它指人的品德。冯从吾先生之言“古往今来的大学问都不出乎三句话,做个好人,存点好心,行些好事。”实乃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