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毛姆是通过《月亮和六便士》,因着他的大名,在当当搞促销的时候买了这本《在中国的屏风上》,这是他旅行中国时的随手记录,毛姆称它只是可以写成一本书的素材。买来后放在书架上良久,整理书籍时又看到了它,我突然想看看在一个外国人的眼中那时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所以迫不及待的翻开了书本。
那时有不少外国人在中国,一如各种影视剧里呈现的,他们对中国并不友好,也缺少了解她的欲望。来到中国这块他们认为的文明之外的土地,有些人就算很孤独也不愿意同中国人打交道,不少人在这里呆了几十年却依然不会讲中国话,其中还有人以此为荣。在这些人的眼里中国是未开化的,这里有的只是阴暗脏乱的小客店、狭小又坑洼不平的街道、散发着怪味的破旧城市,这在里生活的黄皮肤的人更是野蛮、肮脏、狡猾、愚蠢,简直就是像是阴沟里的老鼠了。不过庆幸的是,虽然这种高高在上、自以为是的外国人不在少数,但还是有一些善良的人,他们大多是神父或修女,怀着对神的信仰来拯救这片苦难土地上的人们,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里面写到的婴儿塔。原本以为是伤心的父母为祭奠死去的孩子而设立,但实际上是在塔下有一个深坑,里面是死了的或是生病的,甚至没生病的婴儿的最后归宿,那些母亲或奶奶最后的温柔就是没直接往下丢,而是用一个篮子吊着放下去。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那些从国外来的神职人员会一家家劝说把不要的孩子丢掉,而是送到他们那里去,一个修女对毛姆说:“一个孩子他们会支付两毛钱。”两毛钱,毕竟他们要走比婴儿塔远的路把孩子送过来。。。。。。。。
在读完整本书后,我感觉它没有让我感到失望,毛姆对这个神秘、美丽、古老、渊远流长的国家进行了赞美,也为它的古板、落后、虚弱感到叹息!像一个时代的一幅幅剪影,书里有在破旧小客栈里随手提诗作画的旅途中的官员;有像荒野上的野兽一样爬行的拉船纤夫;有从小挑着扁担走过春夏秋冬,一路从中年到老年的苦力;还有空有治国梦想却被时代淹没的落寞文人,那些人、那些景、那些物是如此的鲜活,就像依然在另一个时空鲜活着,我们随时可以加入一般。
这是一本被作者定义为写作素材的书,看着看着,我好像突然明白了一个好作家需要的素质,他应该能发现一朵花开的美丽,听到草树生长的声音,感悟一个普通人一声叹息下的意义,他应当温柔、细腻、充满好奇心,又满怀善意和同情,只有以此为底色的人,才写如此美妙又打动人心的文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