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4,25页。第一单元《1~5的认识》第2小节《1~5的加、减法》第1课时《加法》
二、课标要求
探索加法的的算理与算法,会整数加法。
三、教材分析
“1~5各数的认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数的运算”的内容,借助“加法”的知识载体来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运算的初始课,需要让孩子明白加法的本质是合并。而明白的过程,需要经历看、说、摆等学习活动,让学生感知。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演示、操作,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号,能正确地读、写5以内的加法算式。
2.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加法算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计算5以内的加法,体会用“数的组成”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五、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1~5各数,掌握了5以内各数的分与合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要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探究5以内加法的计算过程和方法,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法,为减法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加法学习奠定基础。很多孩子还上过幼小衔接,大部分学生对“把两部分合起来”和“从整体里去掉一部分”并不陌生,具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针对相应的情境学生能够正确说出加法算式, 但不能有条理地表述为什么列加法算式,不能用相应的符号或示意图表达加法的含义。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现实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读懂加法的示意图。
六、教学思路设计
1.复习4的分与合
2.出示主题图,讲出情境,发现合并
3.操作学具,感受合并
4.介绍加法,认识加号及意义
5.认识等号及意义
6.学习加法算式的读法
7.结合情景说加法算式的意义。充分理解合并用加法。
8.加法的计算:点数,接着数,利用数的合并计算。(体现算法多样化)
9.练一练
在教学中,通过课件演示,使学生直观看到1个气球和2个气球合起来的过程,理解加法的含义,再通动手过操作进一步理解,在学生获得直观体验后,抽象出数学符号和数学算式。
教师组织学生在交流算理的过程中,使学生对每种算理都有所体会和收获,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体现算法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