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数学|《加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4,25页。第一单元《1~5的认识》第2小节《1~5的加、减法》第1课时《加法》

二、课标要求

探索加法的的算理与算法,会整数加法。

三、教材分析

“1~5各数的认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数的运算”的内容,借助“加法”的知识载体来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运算的初始课,需要让孩子明白加法的本质是合并。而明白的过程,需要经历看、说、摆等学习活动,让学生感知。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演示、操作,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号,能正确地读、写5以内的加法算式。

2.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加法算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计算5以内的加法,体会用“数的组成”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五、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1~5各数,掌握了5以内各数的分与合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要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探究5以内加法的计算过程和方法,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法,为减法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加法学习奠定基础。很多孩子还上过幼小衔接,大部分学生对“把两部分合起来”和“从整体里去掉一部分”并不陌生,具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针对相应的情境学生能够正确说出加法算式, 但不能有条理地表述为什么列加法算式,不能用相应的符号或示意图表达加法的含义。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现实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读懂加法的示意图。

六、教学思路设计

1.复习4的分与合

2.出示主题图,讲出情境,发现合并

3.操作学具,感受合并

4.介绍加法,认识加号及意义

5.认识等号及意义

6.学习加法算式的读法

7.结合情景说加法算式的意义。充分理解合并用加法。

8.加法的计算:点数,接着数,利用数的合并计算。(体现算法多样化)

9.练一练

在教学中,通过课件演示,使学生直观看到1个气球和2个气球合起来的过程,理解加法的含义,再通动手过操作进一步理解,在学生获得直观体验后,抽象出数学符号和数学算式。

教师组织学生在交流算理的过程中,使学生对每种算理都有所体会和收获,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