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我接187、188班的时候,暑假里刚刚经历了一个招聘考试,但是失利了。特别是失败在面试阶段,竟然打了最低分。所以我觉得应该多讲讲课,带两个班是不是能提高自己的讲课能力。
这是我第二次带从初一到初三的学生吧。我觉得做得好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从初一就开始给他们讲解汉语知识,包括词的分类,也就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这些东西主要是安排在学生课业比较轻松的时候。每个学期都讲一点,再后面讲到句子成分,短语结构复句类型。这些都是课本上有的,没有什么稀罕的。还有一个课本上没有的就是句群的阅读和写作。自己觉得这个方面挺重要的。
如果同学们能很好的掌握词性、词类、句子成份,这对同学们认识病句,修改病句,包括写一段话或者写作文时候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同学们可以自己检查出写的句子是不是有问题。这些汉语知识同写作是分不开的,学好汉语知识绝对有利于同学们的写作。
另外关于篇章结构也讲了一些。主要是首尾照应,还有过渡。只是因为自己的写作经验比较缺乏,所以只能拿我手里的教材上的例子给同学们讲。这样同学们可能听起来比较费劲。实际上自己在写作的过程中这些方面做的也很不好。看来这些就是能写好文章的关键。
另外一个收获就是:让同学们关注身边的事情,随时准备动手写作。比如有一次上晚自习停电了,我就给大家布置了一篇《停电以后》,同学们写得挺真实的。
中考前夕学校组织了一次拔河比赛,接下来的作文课我就让同学们写了这次拔河比赛。我给同学们的提示语是:想想你在拔河比赛前,比赛中间,还有比赛结束之后,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如果你没有参加拔河比赛,只是当啦啦队员,你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呢?
有几个及时完成的同学,我觉得写得挺好的,大概改了一些字句的问题,然后就发在班级的微信群里了。家长们挺振奋的。
也许这些经验对很多老师来说不值一提,大家可能早就在这么做了。但对我自己来说,还是一个比较大的跨越。
个人觉得课堂上值得改进的地方是:简单的知识性的东西,只需要同学们之间互相提问,展示就好了。
加强和学生之间的对话,这个很重要。让同学们复述课内容,主要观点,包括学生自己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对作者的观点,是赞成还是反对,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感觉?
虽然这是老生常谈的事情,但是还是非常重要的。其实在操作的时候,可以有更多的形式。这个我还没有实践得特别好。
另外对学生,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检查非常重要。不要觉得作业简单就不给学生布置,也不要觉得学生都写了我就不用检查了。这一点,是我在接下来的三年教学中要格外注意的。
后记:第一次主动写工作总结,没有领导的要求。还是觉得实例不够。
关于那个写作讲的教材是小学语文教师用的,我之前并没有学过, 是后来在家里整理书柜的时候发现的,可能是我爱人他们那一届的教材。他是2000届的。我觉得虽然是给小学老师用的,但是初中老师如果能看一看,给同学们讲一讲也是非常好的。 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找2000届的师范生借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