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枝头泛着金黄的叶子为秋色染上一点暖色。正值秋分,邻居送来了柿饼礼盒。
红色的盒子系上金色的丝带,黑色绒布上放着一个个纸盒包着的小巧可爱的柿饼,看起来昂贵,精美极了。我尝了一口,砂糖甜甜味道扩散在口腔中,柿子独有的浓烈的香味落入鼻腔,我觉得美味极了。我立马拿了一块给喜爱柿饼的母亲尝尝。可母亲吃了一口就觉得不好吃,勉强咽下一口后,就给了我。她说:“还要是外婆的才好,外面的就是没那个味。”
后来邻居送的柿饼全给我和爸爸吃完了,母亲却一块没动。记忆中她最喜欢柿饼了,提到柿饼就两眼放光,滔滔不绝的讲起小时候看外婆做柿饼吃的事情。母亲每每看到柿饼就想起秋天外婆端着一筐筐的柿子在院子里忙碌的身影。
柿子要想做成柿饼可不容易。要选择小又硬的柿子清洗去皮,然后晒十多天,最后将柿子捏成圆圆的饼状就好了。在晾晒中要十分注意,不能让柿子接触水分。如果晾晒过程中下雨了,那就相当不幸了。柿子会霉变坏掉。南方城市的秋天,天气阴晴多变,雨总是说下就下。自然是挑不到日子做柿饼。所以母亲在城市里经常想念家乡的柿饼。
过了几日后,母亲收到了来自乡下外婆的包裹。旧旧的纸皮里装着厨房油纸包裹着的柿饼,实在是比不上那精美的礼盒。一层白白的霜淡淡的包裹着柿饼,透出朴实的味道。这朴素的柿饼,甜是香香的,更接近柿子的本味而不是砂糖。浓浓的香味,仿佛可以嗅到草本树木的气息,带着沉厚的秋。母亲高兴极了,马上拿起一个来吃。笑意满满的,脸上溢出了喜悦的不可言说的幸福。她捧着柿饼,就像是的等待多年在这一刻获得了的宝藏一般。
可我还是觉得奇怪,礼盒的柿饼味道也不比这个差,为什么母亲却一个都不吃呢?
直到母亲吃着,眼眶湿润,流下泪水。我才知道,不一样。它们是不一样的。礼盒的柿饼是工厂制出的,流水线上没有感情的柿饼。外婆的柿饼,是为女儿尽心尽力用温情的调味做出的。那是为自己长不大的女儿留下的幸福,那是儿行千里母挂心,是千里之外的亲情。外婆眼里,母亲是个未长大的孩子,是心中忘不掉的牵挂。
小小的柿饼承载了母亲对外婆的思念。每每秋日的时候柿饼便成了外婆对女儿的爱意,母亲对妈妈的思念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