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第一部分,我接下来从成长系统的角度来分析,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分别是指什么。
在说这7个习惯之前,我们要先了解“效能”是指什么。
根据作者史蒂芬·柯维下的定义,效能是指“产出和产能的平衡”。
为了清晰说明这个定义,他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
有一个农夫,养了一只可以每天可以生一个金蛋的鹅。
这个农夫觉得鹅这种生金蛋法太慢了,于是直接挖开鹅的肚子,以为可以从中找到很多很多的金蛋。
没想到里面却一个金蛋都没有,更糟糕的是他以后也得不到金蛋了。
在这个故事里,“鹅”代表的就是产能,“金蛋”代表的是产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多人的做事手法都像农夫,过于急于求成,反而失衡了。
而这个故事正是想警示世人,产能和产出的平衡才是王道,不按照规律做事,注定会像农夫那样惨淡收场。
说完“效能”的定义,我接下来说说从成长系统的角度,怎么去分析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
在我看来,作者之所以会设定有7个习惯,是因为他认为这7个习惯是成长系统不可缺乏的元素,这7种元素刚好组成了一个成长系统。
此外,作者还认为一个人的成长系统的形成,需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依赖到独立。
我们呱呱坠地后,就开始了依赖外界的过程,尤其是特别依赖父母。
随着年纪的增大,我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不能一辈子依赖父母,要变得独立。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你需要变得积极主动,懂得以终为始,做到要事第一。
在我看来,积极主动,是走向独立的第一步;以终为始,是走向独立必须脚踏的最坚实的基石;要事第一,是走向独立的具体行动。
第二个阶段:从独立到互赖。
毫无疑问独立是一件好事,但你毕竟是生活在有六十亿人的地球,想不跟任何人都不发生连接是不可能的。
比如,你在家里肯定要和家人发生连接,如果你们和家人老死不相往来的话,那就是家不成家了。
又比如,你在企业也肯定要和同事发生连接。如果你和同事都只顾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愿互相信赖、互相扶持的话,这种企业的效率肯定特别低,很难发展成大企业。
但是,如果你和同事之间都是互赖关系,彼此之间守望相助,你们所在的企业肯定不会发展得太差。
为了做到从独立到互赖,你需要培养自己的双赢思维、需要知彼解己、需要做到综合统效,这样你才能和他人形成互赖的关系。
在我看来,双赢思维,让你和他人都成为人生赢家;知彼解己,让你和他人产生1+1>2的火花效应;综合统效,让你和他人的意见交汇成一条充满活力的生命之河,朝着正确的前方奔去。
第三个阶段:不断更新
相信你一定深知互联网时代的竞争有多激烈,如果你不升级自己的人生系统,分分钟都会被时代淘汰。
为了不被淘汰,你就要做到高效能人士的第7个习惯:“不断更新”。只有这样,你才能一直保持强劲的竞争力,才不会被时代的洪流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