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鸿宇是谁
陈鸿宇是谁?
站在我左侧的女生,一脸好奇地问同伴。
就是唱《理想三旬》的那个。
她没听过这首歌——所以脸上的表情才会更疑惑了。
我们已经挤在前排这黑压压的人群中,整整站了半个小时。环顾四周,全是20岁出头的男男女女。在这前肩碰后背的环境下,不仅仅是转不了身,连掏个手机都难,众人只好抬起头看着两侧荧屏上的视频广告打发时间。
此时此刻,是在2017年第1天下午5点的广州,长隆草莓音乐节现场。
我们又挺直腰杆站了二十分钟。陈鸿宇终于上了台,迎接他的自然是一阵欢呼。出道至今他发表了12首歌,而当天在现场的一个小时内他连唱了八首。最后一首理所当然地,是他的成名作《理想三旬》。
从未接受过专业音乐训练自称有“主角尴尬症”的腼腆男生,当天在舞台上的表现已经相当从容自然了。
额尔古纳的音乐少年
陈鸿宇出生并成长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一个叫额尔古纳的小县城。这个位于中俄边境的小地方,至今仍然没有通高速公路,开车到呼伦贝尔市要将近三个小时。
陈鸿宇曾通过网络公开征集歌词,最后选中了呼伦贝尔市一位高中生的作品。歌词原题目为《一眼》,描写的就是离家游子的思乡之情。大概是出于家乡情结,陈鸿宇将歌名改为了《额尔古纳》。
在陈鸿宇的记忆里,最早的音乐启蒙来自于家门口医疗所的大喇叭,里面天天放着90年代的流行歌曲,他对BEYOND的喜爱、后来组建乐队的动机就是从彼时开始。
当他的家乡——内蒙古额尔古纳这个小县城开了第一个吉他班时,他就毫不犹豫地报了名。陈鸿宇生平写的第一首歌叫《听不懂》,在高中的课堂上写成,歌词大意是在批判教育体制和教育环境。由于是在校寄宿,没法回家摸琴的他常常在课堂上“干想”,灵感一来就马上用录音机记下来。
在创作上,陈鸿宇自认为是“野路子”。他对小调的曲子尤为动情,每写出一首后都既欢喜又感伤。灵感对他来说,就像一棵树的根和树干,技法和知识是枝杈和树叶,是什么树能长多粗基本已经先天决定了,能长多高和长出多少漂亮的枝桠要靠后天努力。
在高中时期陈鸿宇和同学组了一支“流伤”乐队,《理想三旬》就诞生于那段日子。2005年,16岁的他和乐队朋友们通过请假、逃课、借钱各种办法,捣鼓出了同名专辑《流伤》,采用了乐队成员写真结合歌词文本的设计风格,那时的陈鸿宇虽显青涩却又初露锋芒。
陈鸿宇火了吗
知乎上有句话,“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陈鸿宇火了吗?民谣歌手里最先陷入此类问题争论的,是宋冬野。
宋冬野的粉丝曾义正严辞地说他早已就在民谣圈里为人皆知,并非是完全靠在“快乐男声”里左立翻唱的《董小姐》才走红。不过,2013年的夏天,左立的无意之举着实让宋冬野和民谣从小众走向了大众,所以如今很多小众民谣歌手的粉丝都会有种自己的偶像要火的感觉。
于是后来就有了那句“某某歌手距离走红只差一个左立”。听了这句话,我觉得,作为嗓音和陈鸿宇很像的人,我和陈鸿宇的差距也只有一个陈鸿宇而已。
在草莓音乐节第二天的日程表里,演出顺序分别为五条人、马赛克、陈鸿宇、陈粒、万晓利。这足以说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就快能和那几位最为有名的民谣歌手并排而坐了。
就在2017年的第2天,网易云音乐的榜单显示,《理想三旬》高居2016年度分享量最高单曲的榜首。这多少让人有些诧异。然而一想到网易云音乐的市场份额甚至不到10%,这似乎又算不上过多可喜之处。
“火不火”是个伪命题。有媒体问“你觉得自己火了吗?”,陈鸿宇还是比较清醒,他的回答是:“可能在独立音乐这个圈子有点儿”。相比于“火不火”,更重要的是能“火多久”。
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
这年头,在成功的各种所需条件里,相比起“努力”,跟上“趋势”更加重要。因为要论努力,大多数人流的汗都不可能比富土康三号流水线上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的小张们多。
2015年正是独立民谣最火的一年,也是“创业”最火的一年。这一年26岁的陈鸿宇恰逢其时地把这两件事结合起来,然后——独立民谣圈里的创业青年陈鸿宇就这么猝不及防地成功了。
在内蒙古大学,陈鸿宇读的是新闻系。自2010年来到北京后,他当过外卖员、电台策划、音乐众筹网站员工,还和人合伙开过餐饮店。在创办众乐纪之前,他曾在面试中被某音乐网站拒之门外。
而他当初并没有计划要做全职的音乐人。在筹备众乐纪合辑的过程中,他尝试先将自己的两首歌发出来,结果第一首作品《理想三旬》就迅速火了。
陈鸿宇认为是高中做过粗糙专辑和之前一系列的工作经历促成了这个结果,这让他更加熟悉使用各种互联网平台和资源,并邀请优秀音乐人合作。
顺势而为、借力而上,大概是陈鸿宇这些年领悟出来最重要的人生经验。陈鸿宇至今的所有作品都由本人作曲,再公开征词或邀人作词、编曲、录音、制作。在做音乐这件事上,陈鸿宇很认同”联合生产“的理念,并擅长向他人借力。
为了制作专辑,他积极地拜访音乐前辈、公开征集摄影师、主动结识插画师,并和独立音乐人马雨阳、词作者唐映枫、吉他手孙鹏等人成为好友,这些志同道合的伙伴为陈鸿宇的音乐创作提供了极大的支持。
运作资金也通过众筹网站完成。陈鸿宇在2015年下半年众筹制作的首张个人专辑《浓烟下的诗歌电台》,并在虾米上同步更新41篇“专辑创作笔记”,赢得了大量乐迷的关注,最后在网络上获得了1000%的支持金额。
百度“民谣”贴吧里至今还能看到陈鸿宇在2015年发表的一张贴子,记录着他首张个人专辑从制作、众筹到发行的心路历程。他在最后一次更新中表示,在这一年里不仅自己发行了专辑,创办的众乐纪并获得融资,“从音乐和产业两个角度来跟音乐发生了关系而且发生的速度之快程度之深让我自己也惊讶”。
当然,在创业这件事上,如果你要获得更多优秀人脉的帮助,首先你自己也得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就如将创业看作是道乘法题,如果你自己是个0或1,也就没有说服别人合作的理由。当你的自身能力在数字上的体现越大时,合作的乘法效应也将发挥得越极致。
在营销推广上,除了尽可能地利用网络上各个平台,陈鸿宇和好友马雨阳在2016年还完成了一项名为“折腾”的巡演计划。两人背着包用100天的时间在公路边搭免费顺风车到27个城市演出,到热心网友家中当“沙发客”,一路上和各路陌生人分享彼此间的故事,并通过所建立的29个乐迷qq群积累了大量粉丝和音乐从业者的人脉资源,还制作了《民谣地图·拾众而歌》音乐合集与纪录片。
独乐乐不如众乐纪
几年前,陈鸿宇就发现,在虾米上有许多和他相像的独立音乐人,因缺乏营销和宣传而被埋没。于是他创办了音乐社群“众乐纪”,喻意为“一群人一起做一件跟音乐相关的、值得纪念的事儿”,每年推出一张的音乐合辑,不定期举行音乐演出。
“众乐纪”先后制作发行了《众乐纪壹·迷城行歌》和《众乐纪贰·浮生若梦》两张收录了多位独立音乐人的作品合辑,意图通过互联网推广形成长尾效应。
尽管人们已经不再愿意购买实体唱片,但歌迷仍然会为好的故事和作品埋单。近年来,不少年轻人已经愿意在音乐平台上为偶像的数字专辑付费。
曾在音乐众筹网站工作过的陈鸿宇深知内容对市场的重要意义。他认为“众筹重要的是故事”,众乐纪的众筹视频是一个能够打动人的故事。鹿先森乐队也曾在微博上感谢陈鸿宇在众筹项目上出了不少“好点子”。
众乐纪目前拥有陈鸿宇、马雨阳、冯佳界三位艺人,并获得了200万的天使投资和摩登、音乐财经的千万级战略投资。有人预测,它很可能就是下一个摩登天空。
他比朴树更幸运
陈鸿宇目前在微博上仅有18万粉丝,但最近值得他高兴的是,《理想三旬》在网易云音乐上的评论数已经超过了10万条。而他的第二张个人专辑《一如年少模样》在众筹网站上的支持额已经接近200%。
在他迎来28岁生日的2017年1月18日,全国各地的歌迷为他送来祝福,几乎都是年龄比他小、20岁左右的男生女生。这位因嗓音低沉浑厚而常常被误以为是中年男人的大男孩,还被他的歌迷亲切地起了个“陈叔”的绰号。
我曾问几位同样喜爱陈鸿宇的朋友,他的歌为什么打动了你?其中一位回答道:理想、青春、路途、彷徨,这些都让我依稀听到了以前听朴树、许巍的歌时那种感觉。
我又问,民谣里大多是这样的词藻,难道不觉得空洞和乏味吗?这时有人笑了:每一代人的青春,和他们听的歌,不都是这样吗?
他是下一个李志、好妹妹,还是沈黎晖,甚至是逻辑思维……陈鸿宇从一开始,就比其它民谣歌手做得更多、想得更远,所以外界对他和众乐纪的未来产生了各种猜想。
而陈鸿宇目前的想法更倾向往独立音乐人的方向走下去,坚持音乐内容和粉丝经济两条主线。对他而言,起点已经足够高,但作品仍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大的市场检验。
尽管首张专辑在豆瓣上获得了8.2的高分,陈鸿宇也获得了“吟唱诗人”的赞誉,但批评者诸如“为了押韵无所不用其极”、“声线单薄唱腔矫揉造作”的声音也时有出现,尤其是最新单曲《雨好》更因“转音太多”、“编曲油腻”等质疑而仅获5.8分。
无论如此,正是宋柯所言,陈鸿宇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互联网时代,当年朴树的走红花了好几年的时间,而陈鸿宇只用了一年多。
陈鸿宇很可能成为下一个朴树,而又很可能——不仅仅是朴树。
陈鸿宇像是一个走在独立音乐长河岸边的年轻人,他少年老成、深谙其道,轻易地就找来了船和桨,并力邀他人同行。风起正是抛锚时,他驾舟启程,顺流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