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债务如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提到了如何管理债务,有几位简友读了后,简信我,讨论关于现金为王和负债抵消通胀的问题,于是我想起来写这篇文,把前文只一句带过的问题,再展开来讲一下。
我认为,对于完全不懂投资的人来说,手里有余钱,还是先还贷款得好。用贷款来做杠杆投资,还是等投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再做。具体有以下四点:
1. 屈从于习惯
人是惯性动物。每天走哪条路上班,去哪几间餐厅吃饭,下班看哪几档电视栏目,日复一日,皆屈从于习惯。
生活如此,理财也是如此。
巴菲特说过:“习惯是如此之轻,以至于无法察觉。又是如此之重,以至于无法挣脱。”
习惯了一个月付那么多房屋贷款,尽管账上有闲钱,也不知道如何投资,却想不到要提前部分还款,就让钱一直在账上放着。
甚至很多人不知道贷款是可以提前部分还款的,以为约定了每个月还款的金额和年数,就不能变了。反而因为闲钱越来越多,下意识增加了消费。或者为了逃过通胀,贸贸然去投资,不小心就亏了更多的钱。
在香港,很多银行接受5万起的部分提前还款,且不需要手续费。如果没有更好、更稳定的投资渠道,尽快减债,既能强迫储蓄,又减少了利息的开支。
考虑到长期房贷抵消通胀的作用,在部分还款时,建议选择减少每月供款金额、保持还款年限不变的方案。每个月供款少了,就能存下更多的钱,现金流就变更好了。存下的钱可以再一次提前部分还款,或做其他投资。保持每月供款金额不便,缩短还款年限的方案,看上去利息总额少了很多,但如果算上通胀因素,反而不划算。
2. 过自己负担不起的生活
香港有很多商店提供12个月或24个月免息分期。这些分期化整为零,让你觉得购物毫无压力。一个3000的手机,24个月免息分期,每个月只要付125。不知不觉你就会买更多。
我们普遍认为钱一直在贬值,未来钱没有现在的值钱。所以,很多人会选择使用免息分期计划来购物。
很多香港的年轻人拎着上万元的大牌包包,开着令人艳羡的名车,带着好几万的名表,一身品牌服饰。背地里,每个月要还好几个免息分期,还完这些贷款后,就月光了,根本无法再存到钱。
不论你贷款是为了买房、买车还是买其他,都是把你未来的钱,提前用掉了。这些商业贷款,不管要不要支付利息,都使人不知不觉过上了自己原本负担不起的生活。
3. 现金为王,等机会抄底
小白童鞋问:人们不是说‘现金为王’吗?等有了好的投资机会,手里的钱都还贷款了,又会错过这个机会。
“现金为王”前面还有一句,叫“危机来临”。全句是“危机来临,现金为王”。意思是在危机的时候,也即在经济大幅动荡的时候,资产的价值会缩水,所以要尽快卖出资产,持有货币,等市场稳定时,现金就能买到更多的资产。
什么时候经济动荡呢?比如1997金融危机、2000年科网股爆破、2003年非典、2008年金融海啸。
现在经济相对平稳,货币超发造成了货币贬值。房价的爆涨,就是源于对货币贬值的恐慌。你坚持现金为王,资产价格却哗哗哗爆升,你的实际购买力不断下降。
民国时,不仅政局和经济大幅动荡,现金到最后只能用来糊墙纸,又如何能现金为王?
所有的决策都要依托于背景,没有绝对的正确。
况且,人家现金为王是卖资产后套现的现金,是实实在在自己的钱。等机会的时候,不但不用付利息,还能收着利息。
你这还欠着人家的钱呢,每时每刻都在付着利息。
就算好机会来了,如果你的投资能力不够,你能看出来它就是好机会吗?就算你看出了那是个好机会,你的能力是否恰巧能抓住它?
所以,在投资小白阶段,与其为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来、也不知道是什么的机会,天天付利息,不如踏踏实实地先减少债务。同时,尽快学习投资知识,以便有能力使用杠杆。
4. 债务能抵消通胀
小白童鞋说:通胀那么高,贷款利率那么低,精打细算的人不应该把钱投资在更高投资回报的地方吗?
每个决策都依托于适合的背景,也同样依托于执行人的能力。
要不要用贷款去投资,首先要看贷款的利息有多高?其次,投资的回报率有多高,能否稳定地高过贷款利息?风险能否承受?
如果是投资小白,还是不要考虑了。
别以为只要投资就能赚钱,世界上没有稳赚不赔的投资,可贷款月供却是实实在在每个月要付的。
因此,贷款抵消通胀的前提是找到稳定的高于贷款回报率的投资产品。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