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没有吃过地道的窝窝头,可总是渴望能有机会尝尝窝窝头的滋味。今天食堂做了像窝窝头一样的馍馍,味道有些甜,应该是放了糖,这一定不是正宗的窝窝头。
很小的时候,家里偶尔会吃玉米面馍馍,馍馍里镶上几颗沙枣。吃起来软软的,跟蛋糕有几分像。每口咬下去,馍渣渣能掉好多,得两个手捧着吃才行。
我喜欢吃馍馍,炒个菜,熬点稀饭,蒸上一笼热馒头,吃起来美滋滋。若是馒头能换成窝窝头,大概味道也不会差。一直有心想如此吃一次,却总也没有实现。
前次家人聚会,在餐厅里有道菜,就是窝窝头。挺大的一个盘子,中间放着炒好的辣椒肉末,边上摆着像窝窝头一样的小馒头。馒头底上是空的,可以塞上菜。吃了一个,小馒头味道还是有些甜,虽然好吃,却依旧不是想想中的那个味。
有时候连我也不知道我想象中的那个味,到底是不是正宗窝窝头的味,其实我也不清楚到底正宗的窝窝头是什么味。所谓的正宗,大概也只是适合一方土地上的人的口味罢了,随着地域的变迁,口味也不尽相同。窝窝头该是各地人的主食,那味道也应该有千百种,我所谓的正宗,也仅仅是我想象出来的。仅仅是想象,连记忆都谈不上。
之所以想吃窝窝头,是看那么多电视里,生活贫寒的人们主食就是窝窝头,倒是让我这个吃惯了白面馒头的人,想要去尝一尝。听奶奶说过,窝窝头是粗粮,粗粮不正是如今大家都很喜欢吃的么。奶奶还说做窝窝头的粗粮,可比如今吃的粗粮差多了,嚼起来口感很差。在奶奶眼里,如今我们所谓的粗粮,在她小时候,已经算是很好的细粮了。
小时候奶奶还做一种被称为榛子饭的主食,伴着咸菜吃。这种饭我可不喜欢,每次做这种饭,我都是应付了事,所以对榛子饭的记忆,就模糊多了。不过如今想来,这大概也属于粗粮吧。吃这种带有年代感的饭,应该是经历了饥寒交迫的那种特殊年代的人,对岁月的一种怀念。
奶奶的生活,历来很节俭。从奶奶对待剩饭的态度里,也有艰难岁月留下的烙印。奶奶从来不会把剩饭扔了,等下一顿热了再吃,这是常态,即便夏天天气热,剩饭馊了,奶奶也是很不舍的把剩饭喂猪喂羊。外婆也是如此,即便如今外婆住进了城市,可是家里的剩饭,有些好储存好带的,都会拿袋子装着,找机会让妈妈带回家喂羊。浪费,在她们看来是天大的罪过。
记得小时候,村子里的老人总说,浪费粮食的人家,来年收成会不好,老天在看着呢。这其实也是他们教育孩子勤俭节约的一种方法,是对生活的敬畏。即便很早我就清楚,浪费粮食跟来年收成必然没有联系,可家人对待粮食的态度,从小就影响着我。
如今,我也住城市,有了剩馒头剩米饭,会拿到窗外晾干,再找机会拿回农村老家喂羊。这,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多的是一种传承。我认为这是真正的接地气的生活,是我自小就吸收的朴实的观念给予我的生活态度。我也希望能把这种生活态度教给我的孩子,接地气的生活方式一定可以让她养成朴实的生活习惯,对她益处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