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
自从我参加工作以后,爸妈看天气预报时除了看家乡的城市外,还会看我所在的城市。一座陌生的城市因为我而成了他们的牵挂。
这些年,我走过一些地方,从霓虹闪烁的东莞,到车水马龙的武汉,再到宁静淡然的县城孝昌,爸妈看天气预报所关注的城市也在不停地变换。
以前在大城市,浮华背后,总会感到一些落寞,一些迷茫,害怕读“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害怕读“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漂泊的感觉挥之不去。工作之余,我会拿出笔记本抄诗、写诗,看教育类的书籍、讲座。站在熙熙攘攘的人潮中,我感觉自己不是归人,只是过客。 我隐约感到,城市虽大,却无处安放我的梦想。
后来机缘巧合,我来到孝昌,成了一名乡村教师。到了工作的地方,映入眼帘的是几间简陋破旧的教室,坑坑洼洼的操场上长满了杂草。上班途中要经过一个不停积水的涵洞,从城北到城西,一路颠簸,直至电动车拐进学校的两扇铁门,才终于到达目的地,开始平凡而忙碌的一天。当时的心情五味杂陈,不知道这小小的县城将带给我怎样的未来。
在孝昌上班的第一年暑假,我归心似箭,回到了我的家乡——十堰。我从家门口挖了两棵指甲花苗,从田野里挖了几株鱼腥草和一簇叫“水冬草”的植物,把它们移栽在塑料碗里,再装进行李袋里,让它们随我坐火车、转汽车、坐出租车,来到我在孝昌的家。当时爸爸在一旁不解地笑我:“那么远,带几棵花草,还不知道养不养得活呢,你真有那份闲心……”其实我没说,我有自己的小小心愿,这一叶一花里有家乡的气息啊,我把它们种在孝昌,就是把家乡种在了孝昌啊。
每年往返十堰、孝昌两三次,列车飞驰中,从澴水河到汉江河,我带着孝昌的米酒、白花菜、炸豆腐回去,从汉江河到澴水河,我又带着家乡的鸡蛋、粉丝、香菇过来,看着两边的家里多出对方城市里的东西,颇有张骞出使西域的感觉。
列车飞驰、波光明灭间,我在孝昌已将近五年。这五年间,我的足迹遍布孝昌的大街小巷,甚至延伸到了周边的乡镇。经意或不经意的闲逛,双脚已经走遍了澴河南北。去家访的过程中,我走过了中胡村、鸦雀李村、百合村、襄花村、季店的莲花村。在北大桥旁边的坡武村摘草莓,去南大桥附近的晏寨村走亲戚,带着孩子在桥西博士湾的沙滩上玩沙,去中百仓储购物,去广场散步,去“金上海” 看电影。去图书馆里翻翻书,消磨半天的寂寥;去罗马街的“蜜雪冰城”买一杯柠檬水,感受沁人心脾的清爽;去孝武超市六楼喝奶茶,感受心底涌起的暖意;去八一路的花卉市场买花,让阳台多出一片生机。孝昌这座小城逐渐走进了我的生活,我也慢慢融入了孝昌这座小城。
在这里,不用像在东莞一样,时刻提防着小偷和扒手;不用担心像在武汉一样,每天上下班去挤那趟已经人满为患的地铁或公交;不会收到无孔不入的广告,让你不胜其烦;不会看到冷漠的人群从残疾人面前无视地走过;不会看到行色匆匆的脸上写着异乡人的落寞……孝昌,独有她的文明与涵养、淳朴与善良、平和与包容。通情达理的家长们给我了很多信任;天真可爱的孩子们不断带给我惊喜和感动;可敬可亲的同事们关心我、帮助我,待我如家人;学校的领导们热情细心、古道热肠,为我的工作和生活排忧解难……
我常常想,是什么让孝昌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今天仍保留着一份本真?也许就是“孝文化”的魅力吧。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民族记忆里最温暖的东西。当别的城市为宣传自己出奇制胜喊着高大上的口号时,孝昌真诚、实在地亮出了自己的口号:孝道昌隆,诚信天下。虽然在成千上万的广告里并不炫目,但确是最打动人心的那一个。相信越是简单质朴的东西越会历久弥新。
如今,我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在孝昌,有我的另一个家,有我的孩子,有我喜欢的工作,有关心我、爱护我的同事和朋友。
那年,从家乡带来的指甲花在屋后生根了,开花了。我像小时候那个爱美的小姑娘一样,摘下几朵花,放在手心轻轻地揉,直到花瓣沁出清香的汁液,然后拿起一小团覆在指甲上,再采一片指甲花的叶子,揉至变色,将指甲包住。十分钟之后,指甲变红了。到了秋天,指甲花的种子散落在地上,第二年又长出很多小苗。四季变换,岁月更迭,指甲花长了一茬又一茬,还会不停地繁衍。我已经将家乡种在孝昌了。
一座城市能让你留下来,自有她的魅力,自有她不同于你故乡的地方。
如果一份职业承载了你的梦想,如果一个地方让你有了归属感,那么注定你和这份职业、这个地方有缘吧,不然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为何眼中带着泪?
世界很大,心安处,即是故乡。在孝昌,我不是过客,而是归人。
爸妈关怀的短信又至,我回:我在孝昌挺好的,勿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