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小朋友起床之后,坐在床边很正式地对我说:“妈妈,我该有个女朋友啦。”
我差不点儿笑出来,一个刚上半年小学的小孩儿,怎么会有这种想法?
我说:“是吗?你有人选了吗?”
儿子:“暂时没有。”
我说:“哦,你为什么想要个女朋友?”
儿子:“这样就有人跟我玩啦。妈妈,其实我以前是有女朋友的,在幼儿园的时候。”
我:“谁啊?”
儿子:“O啊!你忘了吗?她给过我卡片的,专门送给我的。”
我:“对对,想起来了,她后来搬家就不上你们幼儿园了。”
儿子:“嗯,从那以后我就没有女朋友了。”一副很失落的样子。
我说:“哦,那你现在想跟谁玩?”
儿子:“我希望D跟我玩”
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一个相貌平平,个子比他高,身材比他壮的小女孩儿,说实话我对儿子的眼光有点儿失望。但是我忍住了,装作若无其事地问他:“为什么选她?”
儿子:“她是我们的小组长,每次都给我们发东西收东西,她很公平,不偏向任何人,态度也好。”
小组长是老师定的,不是民主选举的,并没什么大不了的。
不过这个小女孩儿应该是个很有爱的小女孩儿。因为那天我在他们班上的时候,老师让小朋友们画故事。她画了一颗大大的心,然后画了三个人。我问她,你画得什么啊?小女孩儿告诉我,她画的是她的家,家里有爸爸妈妈还有妹妹。当时看得我暖暖的。
我又问:“那么S呢?”
S是一个我看了一眼忘不掉的小女孩儿,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一头长发,身材也好,绝对是小美女一枚。
儿子:“她可不行,总跟我抢东西,而且动不动就大喊大叫。”
我:“是吗,难怪你不喜欢呢,其实有的时候,打闹也是一种喜欢的表现。”
儿子:“为什么?”
我:“我也不知道,大概每个人表达的方式不一样吧。”
儿子:“我一点儿也不觉得她喜欢我。”
我:“你的感觉有可能是对的。她要是喜欢你,你应该不会不知道的。”
儿子:“我知道谁喜欢我,J喜欢我。”
我:“你怎么知道?”
儿子:“因为她经常分我东西吃,而且她说过她喜欢我,她还拥抱过我。”
我对J一点儿印象都没有,后来儿子告诉我,我做义工的那几天,J正好请假了。不过这小女孩儿也太热情了点儿吧。
我:“身体接触不好吧。不可以抱抱,也不许亲亲哈。”
儿子:“为什么?”
我:“我们跟家人才那样做,跟朋友不需要那样。J抱你的时候,你也抱他了吗?”
儿子:“没有。”
看来儿子并不喜欢J的热情啊,难不成要出三角恋啦。我赶紧警告我自己,这是5岁小孩儿的“感觉”。
我:“那就对啦,喜欢一个人未必就要用抱抱来表达,我觉得你说的一起玩倒是很好。那你觉得A怎么样?她就坐在你旁边。”
儿子:“妈妈,她只有一节课坐在我旁边,而且从来不和我说话。”
我:“哦。”
昨天我接他放学的时候,一见到我,他就说:“妈妈我有女朋友了!”很兴奋的样子。
我:“是吗,谁啊?”
儿子:“D”
我:“你不是也希望她是你女朋友吗。”
儿子:“是啊,而且她现在是我女朋友啦。”
我:“她说啦?还是你问了?你们怎么成男女朋友的?”
儿子:“都没有,我们吃的同一种薯片。”
我:“谁给的?”
儿子:“老师给的。”
我:“老师给的?!不过就是老师给你们一样的罢了。”
儿子:“不一样,我们小组有三个小朋友都吃同一种。薯片有好多种呢,我们有共同的爱好。”
我:“哦。”
儿子嘴上挂着笑,还是觉得挺快乐的。
聊聊儿子的“前女友”吧。
小姑娘个子小小的,一开始我一直都觉得她年龄比别人小,后来知道她就是个子小。
儿子回中国探亲一段时间,没去上幼儿园。
回美国幼儿园之后,我问他:“你们小朋友见到你有没有很开心?”
儿子:“就O很开心。她跟我说,你总算回来啦。”
我:“一个也好啊。说明有人记得你。”
后来,儿子回家递给我一张卡片,卡片上画了两个小公主手牵着手,头上有颗大心。
我:“这是给你的?这是两个小女孩儿啊。”
儿子:“对,O给我的,她说那两个小公主,一个是我一个是她。”
我怎么看都觉得不像4岁小孩儿的画。再后来我知道O有个姐姐。
我留意过O。她是个很安静的小女孩儿,不像别的小孩儿那样,主动跟我说话。
不过她让我想起了《蜡笔小新》。
我记得片中一个女孩儿特别喜欢小新,就对小新的妹妹特别好,O对我家妹妹也很好。
如果你看过Ross Campbell写的孩子的《5种爱的语言》,你就会发现,文中提到的小孩儿,他们真得使用了自己“爱”的语言。
也就是说,小孩儿之间的感觉是对的,他们对爱情和友情有着自己的判断。
我家儿子的爱的语言是:高质量相处时间——他希望你跟他玩,玩得快乐,玩得好,他就会喜欢你;
J的爱的语言是:身体接触——她喜欢你,会抱抱你;
O的爱的语言是:小礼物——她喜欢你,会送礼物给你。
也就是说,小朋友之间,真得在表达爱意。而在小学的年龄段,不过就是一种单纯的吸引和喜欢。
你可能会纳闷,另外两种爱的语言是什么?
我家小朋友跟爸爸之间爱的语言就是——希望得到肯定。
小朋友要是得了奖、表现好他都会告诉爸爸。他希望得到爸爸的表扬——“肯定的语言”。
而小朋友能跟我聊这么多,一来跟我不做任何评价有关系,而来跟我不轻易拒绝他的感情需要有关系。
小朋友跟妈妈是另外一种爱的语言——服务行为。
妈妈总是为他的身心健康在努力为他服务,催促吃饭、睡觉, 倾听他说的乱七八糟,不评价。
小朋友如果彼此喜欢,都会不由自主地使用爱的语言,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真正值得关注的是,他们的择友标准和这背后的价值观。而这里,能看到很多父母的影子。
就拿儿子不在乎长相这件事来说吧,
我们以前聊过,“一个人一出生不能选择自己的长相,但是他可以选择做一个善良的人还是一个邪恶的人。”
价值观是日积月累的,小孩儿年龄越大,自己的“择友标准”越能反映出父母的价值观。
比如说,
父母很在乎成绩,孩子也许就特别希望自己的朋友学习好;
父母很在乎财富,孩子也许就特别希望自己的朋友是富二代;
父母管教很严,让孩子觉得相处好累,孩子也许就希望自己的朋友很容易相处,成绩好坏便无所谓......
“早恋”这种事情是观察孩子择友标准,爱的语言,反思价值观最好的时候。
如果你愿意倾听孩子的声音,他会说出他的想法。
你可能不知道,这种沟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孩子会知道自己的性取向。
我曾看过一个研究,很多与父母在这方面沟通少的孩子,自己也不确定自己的性取向,时常分不清友情和爱情。
幼儿园、学校都是小孩儿的社交场所,那里会有友情,也可能会有爱情。
我同班同学里就有好几对结婚生子的,日子也欣欣向荣。
我相信,不是每个父母都懂得孩子们爱的语言,也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像我一样,愿意倾听,而不是拒绝这种话题。
倾听不评价并不等于不管,我至少让他反思了他交友的标准,告诉他家人跟朋友有区别,反思了我们的价值观。
读到这里,你是不是也想知道,还是你已经知道你家小朋友的爱的语言和择友标准?
希望小朋友向你敞开心扉的时候,你也能开诚布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