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分上下两部讲了一个小职员的故事。上部介绍他的妈妈去世,他要去参加葬礼,可他甚至都不知道母亲有多大。参加葬礼时他不悲伤,情绪没有波动和变化,只想着结束后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上部书以在他与雷蒙一起去海边度假时,失手杀死一个阿拉伯人这个事件为终止。下部讲的是他之后受审。整个过程中他却无丝毫为自己申辩的机会,仿佛他并不是整个案件的核心人物一般。默尔索最终被判处死刑,临刑前的日子里,他不肯接受神父的指导。在本书最后,默尔索说,他希望有很多人来围观,对他发出仇恨的呐感。这是他觉得完美而不孤独的结局了。在整本书中他的全名都未曾出现,只交代了他是默尔索先生。
我注意到的正是默尔索无所谓的态度,他什么都无所谓,不放在心上,使他看起来很冷漠,与世界似乎格格不入。就像玛丽说,“他是个怪人”。他既是极冷漠的,又是最需要爱的。他渴望融入世可又无法融入,世界对他说你有开口的权力,却阻止他说话;世人与他和谐处,却在最后给下判下死刑。到最后他都在试图与世界和解,想要接受这世界温暖的冷漠,感受与世界亲如手足。做为一名死刑犯的最后愿望是想接受到人们的真实感情,哪怕是无尽的谩骂、指责与仇恨。
身处局中,却是局外之人,平心而论,这也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默尔索顶着世人的眼光,坚守着自己的真实,知道自己是一个怎样的存在,且接受自己这样真实的存在着,甚至当他的存在即将消亡之际,依然不准备接受世界的“橄榄枝”,死亡也要真实。
作为主角,却悲哀的游离于自己的事件之外,徘徊在世界之外,看似冷漠的外表下,到底隐藏了多少细腻敏感的心思,世人就不得而知了。依加缪的看法,人与世界是分离的,世界就是荒诞的,人虽在世界上存在着,但对这荒谬无能为力。神父作为荒诞世界派来的代表,在默尔索最后的时光里试图把他拉进这个荒诞的、光怪陆离的世界,默尔索始终都没有走世界为他铺好的路。就算是融入世界,他也依然想用自己的方式走进。
说到这里,想到了电影《芝加哥》。世界上应该无时不刻不在上演着荒诞剧吧,剧中人也许就有你我他。被融入局中是自知还是不自知呢?在局中是清醒还是不清醒呢?能否跳出这盘大棋做个局外人呢?二元冲突的世界里怎么样才能走出一条道路呢?